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得到飛速發展,而今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有媒體預測,中國將在哪個時點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但當下面臨的問題,也是實實在在的。
隨著2008年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爆發,不管是西方發達經濟體,還是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減速,甚至出現了衰退。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發動機,也出現了減速。從國內看,遼寧省也首次出現了負增長。
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拉動,主要出口對象國由于經濟危機,小日子不好過,直接導致購買力下降,中國面臨外需不足,已經是殘酷的現實。
關于投資拉動,也已經后勁不足,高速公路經歷幾十年的投資,已經趨于完善;高鐵建設里程、運營里程已經躍居世界首位;房地產投資,雖然依然火熱,但已經步入死結,熄火會帶來上下游行業集體啞火。繼續火爆,抽血作用將更加明顯,埋下更大的隱患。至于民間投資,大家也已經看到,跌至冰點。而內需拉動,也遇到了瓶頸。
擴大內需,首先是老百姓有錢可花。而長期以來實行的戶籍二元結構的政策,人為割裂了農村與城市之間正常流動的通道,最終導致目前城市化程度低,農民數量龐大、占比高,且收入低的問題,導致整個社會的消費需求無法提振。
適時推動城鎮化,管理層無疑是找到了困擾中國發展問題的病根。通過城鎮化,引導農業人口有序轉移,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也是一個個漫長的過程。
實踐證明,長期實施的戶籍城鄉二元結構政策,是導致社會結構扭曲的根本原因,并已經嚴重制約了經濟的發展。9月19日,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出臺。北京將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在內已經有30個省份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各地普遍提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
由于與戶籍捆綁的各種社保、醫療、教育等顯性和隱性的福利較多,差異大,歷史較長,一度成為制約戶籍制度改革的攔路虎。今天得以推動,無疑是一種進步。但同時也要清楚,戶籍制度改革是城鎮化的一部分,而不是衡量城鎮化水平的一個標準。城鎮化,要解決人的城鎮化問題,而不是戶籍一改這么簡單。換湯不換藥,穿新鞋走老路,這樣的城鎮化沒有意義。從現在的實施情況看,為完成城鎮化既定任務,被以被上樓、被市民現象在一些地方出現。人還是那個人,卻一夜之間成為市民。
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政策,城鎮居民禁止購買農民的住房和宅基地。關于農轉非后,農民宅基地、責任田問題,很多專家說,不需要退出。那就必然出現了一個結果:有部分城鎮居民擁有宅基地、擁有農村住房,而其他城鎮居民依然沒有購買農民住房的資格,這必然有造成了一個怪胎。也就是說,如果農轉非后的城鎮居民,不退出原有權利,既與現行法律、法規、政策相悖,更與城鎮化改革的初衷相悖。
現在需要討論的問題,不是退不退,而是如何退,如何對補償的問題。農轉非后的市民,退出原有的宅基地、責任田,是必然的趨勢,只有這樣,才能增加其他農民的資源占有量,這也應該是城鎮化的重要目標。這種農民權益的退出,不能理解為簡單的剝奪,而是有償退出、有序退出,這就涉及到城鎮化成本的分擔問題。今天的農民問題,是農業政策造成的結果。解決今天的農民問題,同樣必須依靠政策調整。
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任務繁重,脫貧攻堅時間緊迫,這是人所共知的。但數字城鎮化、戶籍城鎮化等注水的城鎮化,都無助于農民問題的根本解決。專家、學者,應該擔負起這個歷史責任,提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意見和建議,不要企圖用新的矛盾,替代舊的矛盾,拆東墻補西墻的短視思維。推進城鎮化改革,不應該在農村制造另一個怪胎。
五哥小結
農民之所以難,根本原因是人均資源占有量過低。城鎮化,讓一部分農民有序轉移,可以增加原村集體成員的資源占有量。農民不易,這不是農民的錯,是政策造成的。推動城鎮化,給農民提供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希望在這一過程中,少一些坑,讓他們的人離得開農村,權益退得出;進得了城,也留得下,在實現服務均等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五道溝有機農場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