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黨的十八大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為中國到2020年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所以文化建設既是實現全面小康建設的要求,也是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進文化資源共享的需要。
全面小康是以經濟為基礎的,離開物質條件,全面小康就失去了根基,所以經濟發展水平、人民群眾收入的增長,是全面小康社會的核心指標。但是全面小康社會又是經濟小康和文化小康的綜合體,“全面小康社會”絕非只是物質財富方面的含義,為此,看是否實現了全面小康不能只以經濟發展水平為依據,特別不能將其看成全面小康的唯一標準。
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社會應有的內涵,也是全面小康社會的本質體現。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一方面,經濟的發展促進文化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也為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水平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文化促進功能和文化的獨立價值也將進一步推動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談小康,既要談經濟,也要談文化。事實上,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人們得到的將是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上的富足與安康。如果說在物質貧困時代,解決溫飽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話,那么,進入此后的社會發展階段,享受文化生活與享受物質生活對于人民群眾來說同等重要。再者,豐富健康的文化生活也是衡量人們生活質量和小康實現水平的一個標志。
在小康社會里,人們尊重知識,崇尚文明,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藝術素質。同時,道德水準比較高,有較強的公共意識和審美能力,講究誠信,遵紀守法。由此,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刻認識文化在建設小康社會建設中的戰略意義,用科學的態度和創新的精神推進小康文化建設。
作者地址:四川省萬源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