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萬五千里長征,先輩們爬雪山、過草地,缺衣少食,卻要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每當回憶起這段血淚史,無不讓人明恩感懷,更加奮發圖強。在長征勝利80周年的今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偉大復興夢之際,我們長存憶苦思甜之心,發揚長征精神,牢記共產主義信念,繼續前赴后繼,勇往直前。先輩的事跡將指引我們在“新長征路”上堅定信仰,攻堅克難。首先要解決擺在當下的實際問題,要在脫貧攻堅道路上,更加奮勇前進,為“兩個一百年目標”的順利實現掃清障礙。
創新脫貧方式,讓脫貧攻堅搭上互聯網+的高速動車。廣州黃埔區在幫扶豐順縣時,通過籌建豐順縣名特優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名優特農產品展示實體店、電商服務中心、電商創業基地等,聯合豐順縣人社局對貧困村待業青年免費進行電商專業培訓,提供平臺鼓勵青年自主創業。為年青一代實現創業夢、致富夢和發展夢。互聯網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在脫貧的道路上,我們不能因循守舊,必須跟隨時代步伐,創新脫貧方式,以脫貧致富為最終目的。搭上互聯網這趟高速動車,更加高效地完成脫貧工作,為當地的經濟發展“造血”,助推全面小康。
勇做長征精神的踐行者,踏實走好全面小康的“新長征路”。巫宇,從都市美女翻譯自愿到鄉下當一名駐村干部,脫下了她的高跟鞋,換上了輕便的布鞋,走進大山,走進每一個的貧困戶的家中,為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幫助長源村走上脫貧之路。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已經由我們的先輩勝利完成,所表現的大無畏的長征精神亦將永垂不朽。而新的長征路,永遠在腳下,需要我們新時代的中華兒女身體力行。“大道至簡”的情懷,將指引著我們前赴后繼,用實際行動切實給大山深處帶去小康的福音。
設立“脫貧濟困日” 整合資金,不僅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實現各方資金“五指并攏”,形成拳頭效應。廣東素有鄉賢回饋桑梓的優良傳統,成功人士的資金往往通過血緣、地緣關系的紐帶進行傳送,一定程度上踐行了“共同富裕”的理念。多年前設立了首個省級“脫貧濟困日”。恒大、碧桂園、星河灣、珠江投資等幾十家知名企業負責人手托動輒數億元認捐金額的牌子,接受媒體的輪番“轟炸”。這張“全家福”,成為廣東社會脫貧事業發展進程中的經典瞬間。發揚長征精神團結協作,互幫互助通過“脫貧濟困日”,將籌集資金集中整合、統籌使用,并通過定向投放和二次分配,將脫貧資金真正投放到最需要幫扶的貧困村莊,實行“雪中送炭”之舉。同時政府利用“脫貧濟困日”這個抓手,將各方資金“五指并攏”形成拳頭效應,更可有效助力脫貧攻堅戰,減輕資金負擔。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長征精神永遠存在中華兒女的心中,“新的長征”也永遠在路上。突破“新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成為我們完成“新長征路”勝利會師的關鍵一環。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繼續發力,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運用“革命新成果”打贏曠日持久的脫貧攻堅戰,這便是長征精神賦予我們新的現實意義。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西平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