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日前出臺農民工返鄉創業新政策,預計5年普建農民工創業綜合服務中心,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注冊登記、政策咨詢、創業指導、社保關系接續和優惠政策享受等“一站式”服務。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變得十分必要。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實屬應有之舉。
然而,一些地方對農民工創業并不重視,“嫌貧愛富”。他們青睞科技精英,熱衷扶持“互聯網+”“大數據”等高大上項目。農民工沾滿泥土氣息的“草根創業”卻被冷落。他們為高科技項目開通“綠色通道”,而農民工想回鄉建廠,卻連手續都辦不下來;有些農民工因夠不上進入產業園“資格”而享受不到優惠政策??????甚至還有人片面認為“農民工創業只能在農業上做文章,經濟和社會效益太低”。
不容否認,農民工因受教育層次不高,半輩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多數只能在農業上想出路。但是,誰說只有受過良好教育者才能創新?誰說只有富裕的地方才能創新?過去,農民工被稱贊為“城市建設的功臣”,這樣一個有創造力的群體,怎么能在創新創業的舞臺上缺席?
從農業發展方面看,農村天地廣闊,農業潛力無限,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空間。推進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怎么能缺少農民這個主體?事實上,很多農業產業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盤活土地資源和存量勞動力,既發展了農業,反哺了農村,更帶動了農民增收創收,推動了精準脫貧。他們的項目不“時髦”、不“洋氣”,但對農民來說最“接地氣”,最能得到實惠。
從農民工個人角度看,他們有著極大的創業熱情。帶著在外打工的積蓄、技能,帶著改變家鄉面貌的一腔熱情,帶著依靠自己的努力與奮斗改變命運的滿腔熱情,返鄉創業已成為農民工在城市生活之后對自己未來的一種現實考量。希望自己能夠華麗轉身,希望能在家對父母盡孝、對孩子盡到教養責任。這樸實的夢想,難道不需要我們去呵護嗎?
可喜的是,為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今年1至9月份,河南全省已經向2.65萬名農民工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1.55億元,為返鄉創業提供了堅實的資金支持。預計到2020年,全省每個縣(市)都要設立農民工返鄉創業綜合公共服務中心,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創業創新要鼓勵高精尖,但“草根創業”也不能少。相較其他領域,農民工創業有更多障礙,農業“創客”群體面前的道路似乎更加崎嶇。但是他們的潛力是無限的。我們相信,政策到位的時刻,返鄉創業的農民工一定會培育出別樣的夢想之花。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平武龍安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