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扶貧干部要有“大情懷”

[ 作者:周鯤櫸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1-14 錄入:16 ]

近日,有“網紅縣委書記”之稱的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湖北巴東縣委書記陳行甲,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他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表示,有些貧困戶“不懂感恩”,需要加強對群眾的感恩教育。(11月9日 新京報)

“感恩”本是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謝生活給予你的一切,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然而地方官為政府的份內工作及為百姓服務的行為求得感恩似有牽強之處。智慧的人,不應該總為自己沒有的斤斤計較,也不應該一味索取使自己的私欲膨脹。做人如此、做事更應該如此,公職人員不能只盯著老百姓得到了什么,而應該著眼于還沒有做什么。筆者認為,給扶貧工作注入“感恩元素”是政績觀的扭曲、是對政策的誤解,更是對國家和人民的不負責。

從現實來看,全國確實存在扶貧工作推進難的情況:一方面,“扶貧口號年年喊,一年更比一年響”,可干了很多年還是“濤聲依舊”;另一方面,個別干部把脫貧目標落實在了資料上,為了“迎檢過關”,過于將精力傾注于數據的提升和資料的完善,制定的政策與實際不符,群眾看不到希望。這畢竟是少數,在精準脫貧政策不斷更新和人們的思想及物質需求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政府只有將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消除隔閡才是當務之急,而不是發生情況就號召什么“感恩教育”,促進問題的變質和擴大。

扶貧需要行動更需要動力,用“信心+行動”樹立群眾思維才能讓這駕馬車走得穩走得好。所以,扶貧要耐得住性子,做到持續發力和精準發力。首先,各級政府部門要切實改變觀念,丟掉以往送金錢、送物資的“施舍”思想,思想工作方法,科學布局產業;其次,扶貧干部要將貧苦戶“當人看”,糾正他們對政府的依賴性,切實摸清楚底子,將“造血”政策與地區實際相結合,提振群眾的主體意識和參與信心;第三,紀檢和督查部門要完善制度,加強監督,堅決懲治應扶不扶、扶富不扶貧等不公平現象和各類腐敗問題。

正所謂“心病還須心藥醫”。只要扶貧干部放下架子、丟下面子,帶著感情和責任,反復深入聯系戶家里訪貧問苦、制定措施、講解政策,改變他們的思想觀念,走上致富路的百姓不會忘記黨和政府的這份“大情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中文字幕在线网 | 日韩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第一在线影视 | 亚洲专区国产精品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粉嫩 | 亚洲成a影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