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到河北阜平、湖南湘西等地進行了實地考察,逐步指出了扶貧工作的精準要義。特別是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強調,“中國脫貧攻堅工作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增加扶貧投入,出臺優惠政策措施,堅持中國制度優勢,注重六個精準,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通過這些措施和方式,脫貧工作得到了很好的推進,特別是鄉村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煥然一新,農民危房、無房戶等得到了改造保障,住上了新家。這些具體政策的貫徹到位,有效改善了農村居住條件。在產業方面,對一些有傳統優勢產業的地區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等得到了市場認可,找到了致富路徑。而一些偏僻貧困村、傳統農產品種養地區,則由于勞動力的輸出,在產業發展上存在短板,甚至影響農民參與自我“造血”的主動性與熱情。表現為:產業引導上了馬,但缺乏有效的勞動力進行產業管護,致使產業發展“一陣風”;其次,產業發展的路子預測不專業,難以迎合市場需求,容易造成產品滯銷。為此,如何持續地發展好農村產業扶貧,發揮好農村土地資源價值,是精準扶貧需要克服和逾越的一道鴻溝。而今年12月中央相繼召開了中央經濟工作會、中央農村工作會,提出了“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這一重要決策,為激活農村土地資源,搞活農村經濟體提供了方向,是推動農村扶貧致富的長遠之策。那么從哪些方面可以走出這樣一條路子,愚見以供擇之。
一、走農村產業發展國有化路子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而留守務農者多為老人和勞動力低下者。這樣的現實,造就了農村生產力的落后,以及土地的撂荒。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這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政策依據,破解了農村土地的困局。而要解決好不發達與欠發達地區的民眾利益,切實提高他們的生產生活水平,充分利用國有資本參與農村社會事業經營是有效的解決辦法之一,即:組織設立農村勞務服務組織,專門從事高強度的農村勞作服務,將農村半勞動能力從繁重的耕作中解脫出來,從而從事較為輕省的田間管理,以發揮更大范圍的土地利用價值,而有效減少人為因素的撂荒等制約因素。同時,也可建立面向農村產業經濟發展的產業經營購銷服務體系,采取農村土地連片開發,形成規模經營的方式,提升產業結構,并積極有效推廣現代化的、科學的耕養模式。
二、走農村產業發展基地化路子。
近年來,國人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傳統農產品加工企業為化解自身風險和有效控制原料成本,多以收購、合作為主,并未大規模地開發農產品原料基地。現市面上的農產品原料基地又以“基地+銷售”的模式較多,其行業性直接參與不強,深入度不高。這樣的模式,由于其逐利性存在,加之與行業深加工企業合作的有限性,將很難按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標準進行管護。這樣的模式,由于利益的多次分配,直接攤薄農民利益的同時,加大了農產品質量的風險管控。為此,進一步優化農村產業發展基地化模式是現今需要探索的一種方式,即農產品加工企業直接出資參與建立農產品原料基地,并通過自我的有效管控來強化原料質量,用自己的生產流程來優化質量,這應該是企業樹立自身品牌的較好發展方式,更是挑起社會責任、回饋社會的體現。
三、走農村產業庭院經濟化路子。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農村庭院經濟發展迅速,牲畜與小家禽養殖豐富了人們的餐桌。時過境遷,由于中國農村人力大量外遷,庭院經濟不再富裕,轉而催生了大量養殖場。現今,要做活農村資源,提升產業扶貧的實效性,很大程度上要積極培育一批新型農民,讓他們回歸到農村當中去,去引領庭院經濟模式的發展。
過去,農村養殖一頭豬、一只雞根本不用飼料催肥,是百分之百的綠色、有機食品。今天,如果能復制這種模式,并通過商業途徑為其提供全方位的養銷服務,其產品質量必定符合消費群體的需求。當農民能得到切實可靠的利益時,必將點燃庭院經濟的再次發展,其產業價值不可估量。
四、農村產業經濟發展的保障。
要做好農村產業經濟的發展,走好產業化扶貧之路,需鼓勵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轉移到重點城鎮開展經營。其目的,可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地就業,并方便參與農村產業經營活動的同時豐富了農村勞動力的自由轉換。其次,農村產業經濟發展規模,應不因規模大小,均可給予扶持引導,以提高農村產業經營的信心。
最后,需進一步做好農村社會治安保障工作,特別是農村偷盜事件的個例,將影響到農民心頭上的一個“怕”字,即:怕偷怕搶。
以上這些方式的投入,歸根是服務“三農”,是為提高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而出發的,其投入應不因經營成果的虧損而轉嫁到農民身上,理應納入經營成本而形成對農民的固定收入,盈利則應在減虧后給予分紅,以回歸到扶貧的本質。也許,也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惠農關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