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年終來臨的時候,也是各級各部門走基層,送溫暖的時候。可最近有困難群眾反映,他們所得的慰問金差異較大,多的有兩三百,甚至五百,而少的則只有50元。要是根據困難程度不同發放慰問金,困難程度深的多給一點,這也無可厚非,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1月3日 四川新聞網)
“送溫暖”,顧名思義應該是暖心之舉。每到歲末年終,各級各部門都會到自己單位聯系的村社,走村串戶,為貧困百姓送上一份“心意”,這是我黨對于百姓的關懷,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百姓的承諾,更是各級黨委政府應盡的職責。
但是,每年的慰問都會被爆出慰問金額“隨心所欲”、慰問對象“見不得光”、慰問方式“官僚十足”。有些地方,慰問金成為了干部聯絡感情的“信物”,用公家的錢聯絡私人的情感,悠哉妙哉。有些地區,慰問金額高低不一,分布極不平衡,金額的分配沒有一把尺子,全憑干部高興,用黨賦予的權利隨意而為,痛哉快哉。有些官員,送溫暖也忘不了擺架子,端坐辦公室,讓百姓跌跌撞撞到辦公室跑領取程序,樂哉快哉。
或許上述情況只是少數,但是慰問金本來就是溫暖貧困家庭的一把火,卻因為這些因素成為了冬日里的一塊寒冰,讓本就清貧的日子更加雪上加霜。既然是黨對百姓的關懷,那么關懷必須精準到位!慰問金,慰問的對象是誰,慰問的金額是多少,慰問的方式是什么,這些問題都應該按照嚴格的標準、通過合法的程序、透明公開的進行,只有這樣關懷才能真的落地,百姓才能真正實現“暖冬”。
筆者認為,慰問金決不能變了相,更不能走了樣,既然是黨的關懷,那么各級政府官員理應走出辦公室,走進百姓家中,以暖心的服務,貼心的方式,讓慰問金真正的暖起來,熱起來!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