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從信心滿滿到毀約棄耕

[ 作者:潘林青?葉婧?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2-22 錄入:19 ]

——種糧大戶為何突然撂挑子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這個春耕備耕的農忙時節,流轉了8000多畝土地種糧的魯北人老閆卻突然“撂挑子”不干了。從當初信心滿滿到最后“毀約棄耕”,前后不過3年時間。這一“進”一“退”造成的高達1600萬元損失,成了老閆下鄉種糧交出的昂貴“學費”。“種糧越多,賠錢越多”,是這名“前種糧大戶”對自己為何“毀約棄耕”的最終解釋。

信心滿滿

老閆原來在北京做生意,多年來逐漸積攢起了千萬身家。前幾年,聽朋友說搞農業能賺錢,他就動起了回老家魯北農村流轉土地種糧食的念頭。

“這幾年經濟形勢不太好,我感覺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還不如把錢撤出來,回老家當個‘地主’。”老閆說。

得知他要回家種地,許多親友“直搖頭”:“放著北京的清福不享,干嘛回農村遭罪?”“搞農業又苦又累,哪有做生意賺錢?”“你一個‘門外漢’,能把地種好嗎?”……

面對親友的質疑,老閆“信心滿滿”,拿出“三個理由”:一是這些年國家很重視農業,出臺了一個又一個的惠農好政策,投資農業這個大方向不會錯;二是這些年糧食價格一直在上漲,又不愁賣,賺錢應該不是難事;三是老家農村太落后,老少爺們還在過“苦日子”,帶著資金和技術回家搞現代農業,還能帶領大伙兒致富。

農時不等人,既然決定要干了,早干就比晚干好。2014年初,老閆一下子投資上千萬元,在老家農村流轉了8000多畝地,種植小麥、玉米兩季作物。記者那年初次見到老閆時,他正在農場帶領著四五十名工人建設基礎設施,挖溝、修渠、建房,忙得不亦樂乎,整個農場一派火熱景象。

那一年,老閆碰上了少有的好年景,風調雨順少有災害,糧食沒怎么精細管理就獲得了大豐收,小麥畝產550公斤、玉米畝產700公斤,他的農場總共收獲了上萬噸糧食。“這輩子沒見過這么多糧食。想想自己一個‘門外漢’,種糧第一年就有這么高產量,真是滿滿的成就感。”老閆說。

并且,那年糧食價格也高,小麥2.4元/公斤、玉米2.3元/公斤,都是少有的好價格。老閆回憶說,那年秋天,玉米還長在地里,他就偷著樂上了,心里盤算著每畝純利潤至少能有三四百元,一季玉米就能賺兩三百萬元,這下真是賺大發了。

“那時覺得,地里種的哪里是莊稼,簡直就是種著印鈔機啊,這錢賺得也太容易了。”老閆說。

初遇挫折

豐收喜悅還沒享受多久,“意想不到”的麻煩一個個找上門來,都是他做生意多年沒碰見過的。

老閆遇上的第一個麻煩,是有人偷他的糧食。老閆有一次在地里“巡視”時偶然發現,竟然有農民正在偷摘快要成熟的玉米。大喊一聲之后,這名農民嚇得扭頭就跑。

然而,僅憑“大喊”并不治本。周邊的農民原先只是零星的偷,后來發覺這一大片玉米農場的職工根本看護不過來,前來偷摘玉米的農民越來越多。那年,老閆粗略一統計,至少30萬斤糧食被偷走了,“相當于損失了一輛奧迪A6”。

后來,老閆追加了投資,找工人將農場四周全部圍上了鐵絲網,偷摘玉米的現象才算基本上消失了。

老問題剛解決,新麻煩接踵而來。那年秋天,玉米終于成熟了,老閆想著趕緊把地里的玉米收獲了,賣個好價錢。收著收著,他就覺得不對勁了——這么多的糧食,放哪里晾曬呢?

在農村,傳統的曬糧場所是“房前屋后馬路邊”,但前提條件是糧食總量不多。老閆算了一下,要是還按這么個曬法,他這8000多畝地產出的玉米,能沿著省道從他老家曬到200多公里以外的天津。

沒辦法,老閆只能聯系好買家,將沒有晾曬好的玉米賣掉。但這樣,因為玉米水分超標,每公斤就要少賣三毛錢。如果按畝產700公斤計算,每畝少收入210元,老閆這8000多畝地少收入近200萬元,“一輛寶馬7系又沒了”。

后來,老閆想著上幾臺烘干塔,玉米還能賣個好價錢。但放置烘干塔需要占地,審批手續一直沒有辦理下來,最后這事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讓老閆揪心的還有貸款難。老閆說,他流轉這么多土地,所需的資金量非常大,經常是兩三百萬元“扔”進去,連個響都沒聽見就沒了,所以經常需要找銀行貸款。但銀行提的條件很苛刻,往往需要不動產做抵押。

“對種糧大戶來說,地里的小麥玉米就是最值錢的‘不動產’。要是能有符合要求的不動產,我們干嘛還要找銀行貸款?直接賣了拿到的錢不更多嗎?”對于銀行的做法,老閆頗有微詞。

“以前做生意時,銀行都是天天追著屁股后面求我貸款,現在‘修理地球’卻沒人管了。”老閆說,從銀行貸不出款,急需用錢時只能從“朋友”手里借,利息自然也比銀行高出許多。一年下來,多付的利息又夠買一輛奧迪了。

2014年年底,老閆一算賬,把自己也嚇了一跳:這么好的年景、這么好的價格,原先覺得“每畝純利潤至少三四百元”,到末了竟然幾乎是一分錢沒賺著,自己白忙活了一年。

這時,老閆徹底明白了,搞農業是“百萬千萬,地里的不算”,只有把錢真真正正拿到手里了,那才真算賺著錢了。“理論上”的利潤,就不是真利潤。

雪上加霜

老閆后來才知道,“白忙活”并不是最壞的事。2015年秋天,最麻煩的事來了:原先非常穩定的玉米價格,竟然一下子降到了1.5元/公斤,比2014年同期足足下跌了七八毛錢。2016年,玉米價格延續了上一年的頹勢,最低價甚至跌至1.3元/公斤。

老閆聽電視上的專家說,這兩年國內玉米價格大幅下跌,主要是受國際市場影響。他還特意上網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如果以美元計算,我國2016年的糧食價格和2012年底相比,小麥和大米價格大約下跌1/3、大豆價格下跌40%、玉米價格下跌45%。

玉米價格這一大跌,讓老閆“理論上”的利潤也化為了泡影。2016年9月1日,老閆在微信朋友圈寫道:一畝玉米產550公斤、收購價格為1.3元/公斤,共收入715元;成本方面,種子農藥需要130元、化肥245元、整地110元、收割90元、澆兩次水140元。

“715-130-245-110-90-140=0!”在微信朋友圈,老閆顯得很激動:“這還沒算人工成本及折舊。這么低的價格,讓我拿什么養活一家老小?不要贊,求轉發。”

另外,與2014年少有的好年景相比,之后兩年的災害明顯增多,老閆每天還擔心著地里的莊稼不要遭災。有次聽朋友說,國家有相關的農業保險政策,他著實高興了一陣,但后來跑到保險公司仔細一打聽,心里又涼了半截。

按照政策,一畝糧食作物的保費為15元,絕產后能賠償375元。然而,加上給農民的土地流轉費用,2016年老閆種植糧食作物每畝的成本高達2500元,375元的保額明顯偏低,幾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另外,保險公司認定絕產的標準過于苛刻,“不管產不產糧食,地里有一棵苗都不算絕產”,因此哪怕絕產也難以拿到保費。

“說實話,投資這么大搞農業,我現在有些后悔了。但如果現在放棄,我這上千萬的投資就等于打了水漂。我從來不是一個輕易服輸的人,所以我只能堅持著干下去。”在如此困難時期,老閆仍然沒有打算當“逃兵”。

毀約棄耕

然而,老閆終究還是沒有履行自己的諾言。今年2月上旬,記者再次來到魯北農村時,發現老閆原先的農場已經不復存在,老閆也已經回北京繼續做生意了。

“流轉土地這幾年,我總共賠了1600萬元,天天都是焦頭爛額,實在干不下去了。原先流轉的土地退給了農民,農場已經建好的房屋也免費送給了朋友。”在電話中,老閆對記者說。

對于自己為何“毀約棄耕”,老閆又總結了“三個理由”:

首先,下鄉種糧之前盲目樂觀,低估了可能遇到的困難,同時高估了個人能力,以為能搞好工商業就能搞好農業,實際上這兩者完全是兩回事。

比如,農業投資大、周期長、貸款難,沒有充足的自有資金不能貿然進入,這與工商業資金周轉快、貸款相對容易等特點明顯不同。另外,農業不僅要面臨市場風險,還要面臨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等多種風險,且目前有些風險很難有效防范,這也是工商業不曾有的復雜環境。

其次,中央出臺的農業政策很好,但有的基層政府落實政策不到位,對糧食安全經常“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成為惠農政策落實上的“中梗阻”,導致種糧大戶難以享受到政策紅利。

最后,“種糧越多,賠錢越多”。受國際糧價影響,今年我國糧價特別是玉米價格持續低迷,看不到盈利前景,按這個糧價“沒開始干就先賠上了”,不知熬到何時是個頭,這也是他“毀約棄耕”最重要的原因。

“流轉土地這三年,不僅自己賠了錢,還苦了把地租給我的農民,教訓太深了!”老閆說,一個種糧大戶退出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其他種糧大戶也遭遇了同樣難題并最終被壓垮。老閆希望社會各界特別是農業主管部門能夠了解到這些失敗“案例”,及時采取一些必要措施,給種糧大戶一顆“定心丸”,讓農業健康發展。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每日電訊5版 2017年02月2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在线 | 亚洲性爱之日本精品视频 | 伊人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最新中文字幕AV | 中文字幕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