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本級102個部門同“曬”預算賬本,有媒體解讀廣州市體育局的賬本時稱,恒大俱樂部今年若能奪得中超和亞冠冠軍,將有望從市體育局得到1億元巨獎!然而,2月13日廣州市體育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澄清,這種解讀有誤,只獎俱樂部一個最佳成績,獎勵金不能累加。(2月14日金羊網)
隨著服務型政府建設步伐加快,推動政務公開、財務公開實是大勢所趨。近年來,各級各地已將“曬”政府部門預算和決算作為規定動作,既彰顯政府落實財務公開、推動轉型服務的誠意和決心,又便于公眾和媒體來監督,倒逼著各部門把錢都用在刀尖上、產生最大的民生效應。財政資金來自納稅人,用多少、用在何處、怎么用,納稅人有權了解、監督,也只有在社會監督與專業審計監督形成合力之下,政府“錢袋子”里的錢才會被盯得緊緊的,用準用好。
無疑,廣州在這方面的探索和創新是值得點贊和推廣的,在預算公開項目中新增“項目績效目標”,直接給出“書面答案”,明確每筆預算應當實現的效果,讓花錢的部門負責人和公眾心里都有了底。顯然,每一厘財政資金都須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要產生最大的效用,如果存在亂用、誤用,沒有產生應有的效果,勢必會受到公眾質疑。但給出了“項目績效目標”并不等于所有部門都能答出滿意答卷,還需將項目績效目標納入到年度考核、半年考核和日常考核中,確保每筆預算的劃拔、入賬、使用、結算等全過程各環節都處于嚴密的監督之下,一旦用得不合理、不精準,能得到及時的糾正。
量化指標考核貴在精準嚴實。乍看預算清單,似乎一些項目的預算堪稱天文數字,也不盡合理,一些項目與民生關系似乎不太直接,也倍受質疑。顯然,預算方案公開之前,還需經過專家科學論證和廣泛征求社會意見和建議。預算公開后,接下最重要的事,就是按照設定好的路徑和方面用好錢。表面上看,量化指標考核,把財政資金的使用效果分類細化成各項指標,以便定期和動態的監督考核,確保在最細微處督促每一厘財政資金用在最恰當的地方。但實際上,考核在后,花錢在前,事后的考核似乎并不能及時制約每筆錢該怎么花,在一定程度上要靠各部門的自覺及問責的震懾作用,但關鍵在于細化的考核指標設定精準,如實反映資金使用效果,確保考核不參雜任何水份。
量化指標考核倒逼財政資金精準使用。說得好聽,不如做得實在;預算公開,“曬”的是務實為民的態度,但錢究竟用得精準高效與否,還得看最終的考核結果。因此,日常的細化考核顯得至關重要,越是精準、及時、嚴格的考核,越能發揮監督和倒逼的作用。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