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人們關注的2017年“兩會”已近尾聲,善于引經據典的習近平總書記總會恰到好處地道出幾例深刻又易懂的典故指導工作的開展,在2015年兩會期間指導精準扶貧工作時的“不能‘手榴彈炸跳蚤’式扶貧”的論斷至今仍不過時······
“精準扶貧”重要思想最早提出于2013年,起勁已逾4年。實施精準扶貧,要瞄準扶貧對象,因地制宜,量體裁衣,把有限的資源和精力都用在正確的地方,確保力氣能用在“刀刃上”。然而,利用扶貧資金,違規建設,盲目追求政績的現象仍然突出。在不良政績觀的作用下,個別地方空想主義大行其道,耗巨資修建“長安街”、修“古城堡”等等現象層出不窮,脫離實際扶貧工程不僅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還阻礙了社會生產水平的發展,甚至拖累國家整體的戰略部署計劃。
實施“精準扶貧”,一定要找準發力點,抓住關鍵,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扶貧資金稀缺而珍貴,發展機遇難求,扶貧工作時間表不容耽誤,防止“精準扶貧”資源配置錯位要及時糾正錯誤的政績觀,要正確部署,科學決策,通過探索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來杜絕大興土木建“長安街”、修“天安門”等“手榴彈炸跳蚤”的現象。“手榴彈炸跳蚤”現象除了出現在基礎建設領域外,同樣也存在于思想理論領域——有個別地方領導干部認為精準扶貧就是抓“數據整理”,認為吃透了貧困家庭的收入數據、人員情況就抓住了關鍵,進而在脫貧數據上下“大功夫”,把一線干部都安排到數據調查、研究工作上,主次關系把握不當,竹籃打水一場空。
精準扶貧既不是集中財力搞地表標筑建設,也不是集中人力做數據普查,而是要研究創建能支撐地方經濟長久發展、持久興盛的地方產業,打造地方的競爭力。根除“手榴彈炸跳蚤”現象,更新思想理論、糾正不良政績觀,亟待實踐。
(作者地址:四川省鹽亭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