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河北涿州市百尺桿鎮泗各莊村,新年第一次黨員大會。“去年,咱村種油葵,修馬路,植樹造林,裝飾仿古門樓,發展鄉村旅游,接待游客7000人次,還評上了‘省級美麗田園景觀區’。人均收入由上年的8000元增加到9600元……”說起村里的變化,村支書王國玉興致勃勃,60多名黨員直拍巴掌。(2017年3月21日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家要深刻理解這句話的含義。”貧困的原因不同、進度不同,也會出現脫貧的步伐不同。
毛澤東同志說,“典型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力量”。脫貧攻堅同樣需要榜樣、需要“帶頭人”、需要“領頭雁”,讓“領頭雁”之光照亮更多扶貧之路,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學以致用“領頭雁”三部曲。
把學習和實踐的課堂搬到農村去。“領頭雁”的成功無一不是“接地氣”的成果,從“填鴨教學”到“基地模式”,能夠把根扎進農村,把村莊當教室,大地當課堂,村官當老師,才能理論聯系實際。
用“工匠精神”實現“精準”。“領頭雁”不是一時功夫,是長期堅持高標準、真干事而獲得的,從“集體漫灌”到“精準滴灌”,這是“精準”上的鵝轉折,而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人施教則讓“精準”不斷提升,才能“靶向治療”扶貧問題。
用“實干”擊敗貧困難題。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改變貧困。要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就需要知識,但是“知識”過后還是需要實干,從“充電富腦”到“擼起袖子”,讓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而是有所思,有所獲,有所用的學習,更重在把知識變成脫貧攻堅的力量。
“吾非千里馬,然有千里志。旦旦而為之,終亦成騏驥。”不管你是不是脫貧攻堅上的行家里手,但是只要你有戰勝貧困的決心,有為了戰勝貧困不斷學習,不斷實踐的作態,貧困必然是可以穿越的“幸福障礙”。
(作者地址: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仁)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