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共綿陽市委決定追授青方華同志“全市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同時在全市開展向青方華同志學習活動,并號召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嚴實的作風、更加扎實的工作,以“繡花”功夫打贏脫貧攻堅戰。(5月17日 《綿陽日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對于四川山路崎嶇難走的喟嘆。如今,千百年過去了,四川的道路交通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是如果落實到具體的貧困邊遠山區,其實“出行難”依然是個大問題。“要想富,先修路”,的確,對于那些地處偏遠山區還在貧困線上掙扎的群眾來說,一條通暢無阻的公路無疑就是他們的“幸福路”和“小康路”。青方華同志生前所在的江油市楓順鄉位于川西北邊緣的龍門山脈一帶,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境內峰巒起伏,溝壑縱橫,是“5.12”汶川地震的重災區之一,精準扶貧的任務重、壓力大,群眾對于脫貧致富的需求相當迫切。
這次青方華同志在走訪貧困戶過程中不幸遭遇車禍,讓筆者不禁回想起去年3月8日,四川省樂山市公路局局長王川等一行7人,在勘察小涼山精準扶貧交通項目時,不幸天降橫禍,7名志在修路扶貧的干部,永遠地倒在邊巖垮塌的石堆中,因公殉職。每每看到扶貧干部因公殉職的消息,讓人在感到哀婉嘆息之余,也在心底對這些獻出生命的扶貧干部肅然起敬。
這些因公殉職的扶貧干部身體力行地踐行著精準扶貧,深入一線,勘察調研,為了打通村民的“致富路”,不辭辛勞、不懼危險,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實際上,在貧困地區崎嶇的山道上,還有許許多多為脫貧攻堅、同步小康而日夜奔波的基層干部。他們默默無聞、扎根基層、吃苦耐勞、甘于奉獻,正是有了他們,我們才能在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上不斷前行。在扶貧的道路上,有的干部雖然倒下去了,但是,不倒的卻是他們的精神,不垮的是為民服務的堅強意志。
筆者相信,在扶貧的道路上,還會有許多干部挺身而出,行走在山區、徘徊在險處;在扶貧的道路上,還會有更多的群眾,挺起腰桿,邁開步子,在扶貧干部的幫扶下,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昂首挺進。這場脫貧攻堅戰,有很多參與者,上至國家領導,下至普通公務員,受益的一定是普通百姓。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民有所想所求,我們就要為他們服務”。我想這不是一句空話,精準扶貧就是民之所想所求,精準扶貧也必然會給貧困地區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看到這正在一點一點地實現,也應該用最大的誠意,向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無私奉獻的扶貧干部致敬。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觀橋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