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對于很多老百姓來說,勞作之余,來一份冰鎮西瓜,可能是他們最愜意的享受,小編也是其中一份子,今天午休后打開今日頭條,頭條推送的是《西瓜價賤論車賣,一斤不到5分錢》,文中提到山西永濟瓜農賤賣西瓜,最便宜的不到5分錢,最高也不過1毛7分錢,總之,西瓜很便宜,瓜農虧損過半,甚是凄慘。
小編兒時也和父親種過西瓜,每年豐收時大約是七月下旬,比現在晚點,那時西瓜賣給收購商,總是能賣到1毛5分到2毛錢,那個年代的物價100元還能買到3袋白面,所以那時種西瓜雖也不能發家致富,但是總是能及早的見到錢,一般能解決秋季開學的學費,所以感覺兒時的西瓜特別甜,好像有人情味在里面。
反觀現在的西瓜價格,零售價也就6到8毛錢,商販批發價4到5毛錢,瓜農大量批發價也就1毛5分錢左右,西瓜的各個流通環節利潤都很薄,考慮上運費、倉儲和損耗,各個環節都盈利都很少,收購商和零售商在利潤少的可憐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少量或者不去經營,但是瓜農呢,成熟的西瓜只能限期銷售,不然就要壞掉。炎炎夏日,市場對西瓜等解暑降溫的果品需求一定很大,但是由于中間流通環節利潤低薄,從事流通人員的減少,造成果農西瓜滯銷,瓜農在面對今年雷雨、暴雨、冰雹天氣頻發的當下,短期銷售出去是他們保本甚至少虧損的唯一出路,低價就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唯一選擇。
通關今年上半年農產品價格,西瓜價格絕不是一個特例,玉米價格、雞蛋價格、蒜薹價格,無不是緊貼車底板,在100元只能購買1袋白面的當下,農民1斤西瓜1毛5分,甚至是5分錢,半年就有三四種農產品跳樓價,農民真是苦不堪言。
有人說,這是市場機制在倒逼“三農”改革,最終實現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實現資本運作的,這是改革的陣痛!正常現象。
也有說,這是供求的關系失衡!
其實以上說法是高大上的論調,對處在社會最底層的農民,沒有任何指導意義,難道他們能預判市場走勢嗎?他們能調節供求關系嗎?這些他們都不能,他們只能無奈面對殘酷的現實。
在此小編發表一點自己的觀點,希望能對以后農民生產有一點積極的作用。
造成今年來農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原因
1、近年來農產品市場向世界市場開放,國家大力推進農業改革,取消農產品價格補貼,農產品大宗商品遵循市場規例,國家采取農業補貼方式扶持農業。
2、供求關系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失衡。
3、市場驅動力不足,供求關系能以建立。
農產品價格走低,好多時候是由短時滯銷的引起的。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好多農產品都是應地適宜區域性生產,好多農產品也可以說是大家的剛性需求物資,再加上中國人口基數大,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的供大于求,短時滯銷往往會造成,采購、批發商販大量流失,而市場是農民有產品、市民有需求,由于缺失負責流通的中間商販,造成流通不暢,形不成供求關系,農產品流不出去,農民為了及時銷售也只有低價出售,造成農產品價格持續走低惡性循環。
4、市場信息扭曲,不能指導生產作業
涉農信息網站往往公布的是已發生的供求的價格,不能在及時公布真實的增產、減產、庫存、與需求情況報告,不能指導農民生產和存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出水就是兩腿泥 2017-07-0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