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收結束,農戶豐收。記者從汶上縣了解到,2016年,該縣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只有798戶、經營面積約11萬畝,而今年,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達1505戶,經營面積約20.1萬畝。小麥價格平穩、玉米價格較兩年前大幅下降,種糧大戶包地熱情緣何未減?記者進行了實地采訪。
發展新經濟作物 調結構增收益
“去年俺家種了2000畝小麥,今年又接了一些周邊的大地塊,現在大約有3600畝了吧。”汶上縣苑莊鎮大王莊村種糧大戶張道立的兒子張虎告訴記者,包租價格根據土地情況不等,好地每畝每年八九百元,差的500元。張道立在村子里威望高、講信譽,很多農戶的地不想種了,他就接過來。
這兩年受玉米價格下滑影響,種植“一麥一棒”為主的農戶收益減少。張虎家也不例外,好在張虎家及時調優種植結構,為汶上縣種子公司以及濟南和安徽的農資企業繁育種子,小麥、玉米種子價格比商品糧高出一毛五分錢左右,保證了收益。今夏,張虎家打算大面積播種大豆。
次丘鎮三樓村種糧大戶劉憲禮的情況也與張虎家相似,今年劉憲禮將豆子的種植面積提高到700畝以上。“去年豆種3塊錢一斤,今年漲到了4塊,大伙兒還在搶,花生種子也在搶。玉米價格下來了,大家種植積極性自然不高。”劉憲禮說。
“一麥一棒”種植面積從2015年的155萬畝下降到2016年的135萬畝,小麥從77萬畝降到71.6萬畝,玉米從77.8萬畝降到64萬畝,新發展經濟作物面積7萬畝,大豆調整至6.3萬畝……汶上縣農業局提供的一組數據見證了該縣引導種植大戶發展經濟作物、調優種植結構所作的努力。
條銹病來勢洶洶 小麥有驚無險
傳統種植業免不了“看天吃飯”,病蟲害、大風暴雨、干熱風等都影響小麥的產量。比如,今年麥收的最大威脅條銹病:病情發生早,擴散快,發生范圍、面積和程度均超過大發生的1990年。
條銹病從西南方向的四川、重慶通過氣流席卷而來。“細菌孢子走到河南駐馬店時,我們就打起了十二分的警覺。4月19日,縣里正式發布預警,23日開會部署,4月25日,在郭樓鎮官莊村發現了第一片病葉,29日,在楊店鎮廟口村發現病原中心。”汶上縣農業局副局長陳建強介紹,縣里第一時間撥款,將殺菌劑發放到農民手中,農科人員實施帶藥偵查,“發現一塊,捕殺一片”。同時,大規模采取無人機集中噴灑和有人直升機噴灑。劉憲禮種的小麥得到無人機集中噴灑防治,小麥收成基本沒受影響。
陳建強介紹,由于防控及時到位,汶上縣小麥有驚無險,病葉率控制在千分之三,未形成大的危害。今年全縣小麥平均畝產551公斤,比去年提高2公斤。
在農業“四情”信息服務監測點,汶上縣植保專家田延坤指著病源孢子捕捉儀、蟲情測報燈、田間小氣候監測感應器等設備,向記者一一介紹,“我們這兒建有農業‘四情’監測系統,苗情實時監控系統、自動蟲情測報系統、自動病情測報系統和自動墑情測報系統,其中,蟲情測報系統可進行蟲情圖像采集,病情測報系統可實現孢子自動捕捉、自動拍照,24小時無間斷自動捕捉病菌孢子。”
適度規模化種植 降成本還有空間
“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目前最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加速土地流轉,培育種植大戶,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陳建強分析,種植大戶可以直接到廠家訂購種子,可以根據測土配方訂購化肥,省去中間采購環節,大戶耕地、澆地,量大則價低優惠。
他說,經過測算,規模種植的大戶每畝種植成本比一般種植戶可以少200元以上。比如,種糧大戶胡壽昌從美國進口220馬力大型深耕設備,大戶每畝70元就可以搞定,而且可以24小時作業,又快又好。而現在普通的種植戶耕一遍、旋兩遍,則需要100元。”
“以后小塊兒地不要了,只種大塊,方便機械化作業。”說及機械化耕作,張虎很有感受,這幾千畝小麥幾臺聯合收割機兩天就收完了,無人飛機噴灑防控一天能噴三四百畝地,“大塊兒地省心省力。現在大家都知道,想高產優質高效,得發展設施農業。”
陳建強告訴記者,如今,農民們生活條件好了,進社區、住樓房,存儲糧食和存放農業設備的空間少了,“不種田吃啥”的觀念也漸漸轉變,土地租出去,自己出門打工,掙錢多,還不用操種地的心。“現在的趨勢,一是發展設施農業,擴大規模種植,二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高種植技術。”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大眾日報 2017-07-0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