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安徽省金寨縣的調查報告
金寨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qū),也是紅四方面軍的主要發(fā)源地。現(xiàn)如今,這里是全國33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中唯一的國家級貧困縣,正因為如此,這里的改革試點被賦予了特殊的歷史使命。
近日,記者由安徽合肥驅車前往金寨縣,進入這個大別山腹地里的山區(qū)縣,調研這里土地制度改革試點進展和成效。
山溝里“長出”美麗村莊
金寨對符合條件的村民提供異地搬遷、宅基地騰退、危房改造等補助,讓更多人住上了新房。貧困發(fā)生率由2011年的33.3%降至2016年的11.2%
從金寨縣城經過蜿蜒山路,半個多小時就到了花石鄉(xiāng)大灣村。放眼望去,白墻黑瓦的一排排小樓錯落分布在山坡上,好一幅美麗的山村圖景。
在新建的村莊里走訪,電鉆聲此起彼伏,好些人家都在裝修。我們走進一戶人家,14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很是敞亮。客廳的墻上有一行稚嫩的粉筆字:“奶奶的房間是藍色的。”另一個房間寫著“我的房間要粉色的”。工人說,這是這家上小學的小孫女寫的。幾行字里,透著全家搬新居的喜悅。
采訪中,記者看到的村民無不笑臉盈盈。但在幾年前,金寨縣農民的住房可讓大家操足了心。金寨是首批國家重點貧困縣,2011年全縣68萬人口中,貧困人口就有19.3萬,貧困發(fā)生率高達33.3%。在這種情況下,住房是件令人頭痛的事。金寨是山區(qū),以前自然村有1萬多個,居住分散,基礎設施難以興建。山區(qū)里的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讓人心驚膽戰(zhàn),再加上村民蓋房不注重規(guī)劃,使得集體建設用地很緊張,有些村民甚至違規(guī)占用耕地。
新房不遠處是村民以前的老房子。大多數人都搬到了新家,只有少數村民還住著老房子。這些老房大多是土坯房,年久失修,其中還有個清末年間修建的老祠堂。“就這個老祠堂里,以前還住著好些人家。要是刮風下雨,大家都擔驚受怕。現(xiàn)在好了,村里準備把它修繕一下,改造成鄉(xiāng)村旅游景點。”花石鄉(xiāng)鄉(xiāng)長司瑋說。
在老村里走訪,我們偶遇貧困戶張邦若。她的老伴前年患了肺癌,兒子多年前因意外去世,老兩口的日子以前過得緊緊巴巴。現(xiàn)在,她家也正在蓋新房。她滿心歡喜地給我們算了這樣一筆賬:“我家是異地搬遷扶貧補助了4萬元,宅基地騰退補助10萬元,危房改造補助2萬元,加起來一共16萬元。那邊蓋新房只花了12萬元,算下來,我們還能留下幾萬元。”
對口幫扶張邦若家的村扶貧工作組副組長余靜告訴記者,張邦若老兩口的新房將由旅游公司免費裝修成民宿,能夠得到一些分紅。另外,他們還可以享受光伏入股分紅,村里也幫助他們發(fā)展了4畝茶園,申請了小額扶貧貸款。
幾經努力,到2016年底,金寨縣貧困人口降為6.6萬,貧困發(fā)生率為11.2%。
政策疊加“結出”寶貴經驗
金寨通過宅基地制度改革激活其他扶貧政策,通過政策疊加和制度創(chuàng)新,在改善農民居住條件的同時,帶動脫貧致富
這次宅基地試點改革對于國家級貧困縣金寨來說是難得的機遇。金寨縣副縣長劉林表示,按照中央關于脫貧“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金寨面臨最棘手、最迫切的問題是住房保障。因此,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被賦予了特殊的歷史使命——為農民尤其是貧困人口提供更安全、便利的居住條件。
更難能可貴的是,金寨縣通過宅基地制度改革激活其他扶貧政策,通過政策疊加和制度創(chuàng)新,在改善農民居住條件的同時,帶動了脫貧致富。
為集約利用土地,金寨縣首先在規(guī)劃上做起了文章。金寨縣國土局副局長鄭漢濤說,改革試點之初,金寨實施了“1+X”村莊布點規(guī)劃,按照每個行政村1個中心村莊、不超過3個保留自然村莊的原則,編制村級土地利用規(guī)劃和村莊布點規(guī)劃。
為引導農民主動向城鎮(zhèn)和規(guī)劃的居民點遷移,縣里出臺了多個政策,從住房保障、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公共服務等方面為他們提供保障。對到縣城、集鎮(zhèn)購房或在規(guī)劃村莊建房的農戶,縣里還協(xié)調金融機構提供貸款。數據顯示,目前金寨縣已有1000余戶農村居民自愿騰退宅基地進城入鎮(zhèn),全縣啟動了214個規(guī)劃農村居民點建設,可為近萬戶農戶提供住房保障。
當地的第二招,是堵疏結合、獎懲并舉,建立農村宅基地節(jié)約利用和有償使用制度。在農村,因歷史原因,超標準占用宅基地或是一戶多宅的現(xiàn)象很常見。在超標準占用宅基地的同時,卻少有人居住,形成了一個個空心村。
為杜絕這種現(xiàn)象,金寨縣對于超標準占用宅基地的確定了不同的有償使用繳納標準。改變以往按戶確立宅基地為按戶和人口綜合確定,對超規(guī)定標準占用宅基地的,按階梯累進辦法收取有償使用費。與此同時,對于節(jié)約集約利用宅基地的,也有相應的激勵政策,規(guī)定低于宅基地面積標準(160平方米)的,每低于1平方米給予100元獎勵;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但自愿放棄的,按每戶2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如此一來,兩頭發(fā)力,促進了土地的節(jié)約集約利用。
還有廣受歡迎的一招,就是把水庫移民、扶貧、房地產去庫存等多項政策疊加起來,形成合力。金寨把宅基地改革、易地扶貧搬遷、水庫移民解困、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等多項扶持政策捆綁在一起,引導“貧困戶”“移民戶”和居住在“土坯房、磚瓦房、磚木房”的農戶自愿搬遷。鄭漢濤解釋說,縣里有很多政策,每一項都是零星分散的,不夠有吸引力。現(xiàn)今,我們把這些政策都和宅基地改革捆綁在一起,百姓算賬后覺得劃算,自然積極響應。
據調查,目前金寨縣自愿騰退宅基地的農戶中,有75%為貧困戶或移民戶,其余的也基本是房屋年久失修,或是遠離中心村莊、交通不便的農戶。當地測算顯示,一個普通農戶退出宅基地,大約可以獲得8萬元左右的房、地退出補償,如果疊加貧困戶、移民戶等政策補助,最高可以獲得20萬元以上的補償。
大膽創(chuàng)新引來資金“活水”
金寨通過省級平臺成功交易4個批次、10857畝宅基地騰退節(jié)余建設用地指標,成交金額近50億元,讓宅基地有償退出和基礎設施有了資金保障
要做成這些事,最為棘手的是資金。雖然各類政策疊加,讓百姓嘗到了甜頭,改革還需讓百姓真正得到更多實惠。
金寨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既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也是開展易地搬遷扶貧的貧困老區(qū),貧困人口多,遷出任務重,資金壓力非常大。
為此,當地在政策創(chuàng)新上下足功夫。2016年10月,國土資源部專門出臺政策,支持金寨通過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脫貧攻堅新路徑,允許宅基地騰退節(jié)余的建設用地指標先行在省域范圍內調劑使用。劉林介紹說,金寨已經通過省級平臺成功交易4個批次、10857畝宅基地騰退節(jié)余建設用地指標,成交金額近50億元。
50億元,相當于金寨縣4年的財政收入。由此,承擔1萬多戶農村居民宅基地有償退出和各項基礎設施投入就有出處了。而且,通過有償調劑使用,宅基地騰退節(jié)余的建設用地指標交易到合肥、馬鞍山等地,這些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也有了土地要素的支持。
一著活,全盤皆活。現(xiàn)在,金寨縣已經完成宅基地復墾2.3萬畝,除規(guī)劃村莊建設自用地以外,新增耕地保有量1.8萬畝,大部分復墾的耕地已經種上了農作物,糧食生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村民向規(guī)劃點集中居住后,農村新建住宅均按照2層以上4層以下多層結構建設,大大減少了土地占用。全縣已啟動實施的311個規(guī)劃村莊總占地不足5000畝,用地面積較原宅基地退出前減少一半以上,節(jié)地效益十分明顯。同時,把擬征收的土地,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農村集體和成員有了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和長遠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金寨縣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脫貧攻堅相結合,解決了政府脫貧攻堅缺少項目支持、貧困戶住房建設缺少資金扶持的現(xiàn)實困難,一部分貧困戶不用掏錢就能住上新房,甚至還能結余部分補貼資金。目前,金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8.43萬人減少到2016年的6.6萬人,在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已經搬遷的1.3萬農戶中,在冊貧困戶占56%,水庫移民占39%。
改革帶動了城鎮(zhèn)化發(fā)展,目前金寨縣有5萬人向城鎮(zhèn)和規(guī)劃村莊集中,2016年消化庫存1萬多套,去化周期由改革前的36個月降為15個月,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提升到43%。全縣共規(guī)劃了580個集中搬遷安置點,已經啟動建設311個。
現(xiàn)在,在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礎上,金寨縣制定出臺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土地收益分配管理辦法等文件,打通試點改革之間的通道,按照出臺的土地征收目錄,探索縮小征地范圍。今年6月份,金寨縣一塊原計劃用于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的地塊,已經在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牌出讓。
中國鄉(xiāng)村發(fā)現(xiàn)網轉自:《經濟日報》2017年9月6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