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農組織發布的最新一期《作物前景與糧食形勢》報告顯示,雖然拉丁美洲作物收成強勁和南部非洲農業生產條件轉好使得全球糧食供應形勢趨于改善,但當前的武裝沖突和災害氣候卻在沖擊著全球的糧食安全形勢。
報告顯示,加勒比地區的颶風和西非的洪澇或將影響當地的農業產量,但鑒于對一些國家谷物產量創紀錄的預期,總體糧食生產呈積極趨勢。報告預計2017年全球谷物產量將達到26.11億噸的創紀錄水平。這其中一方面是因為阿根廷和巴西兩國糧食產量的大幅提高,另外一方面是南部非洲的玉米和北非的小麥均實現了增產,因此預計今年非洲總產量的增幅將超過10%。
報告表示,全球約有37個國家需要外部的糧食援助,其中28個在非洲。他們與6月份糧農組織報告的國家基本一直。他們分別是:阿富汗、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乍得、剛果、朝鮮、剛果、吉布提、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幾內亞、海地、伊拉克、肯尼亞、萊索托、利比里亞、利比亞、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里、毛里塔尼亞、莫桑比克、緬甸、尼日爾、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塞拉利昂、索馬里、南蘇丹、蘇丹、斯威士蘭、敘利亞、烏干達、也門和津巴布韋。
報告指出,在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拉克、尼日利亞北部、索馬里、南蘇丹、敘利亞和也門,武裝沖突持續給農業和糧食安全造成嚴重破壞,而且流離失所人口和日益惡化的安全形勢進一步加重了這些不利影響。2017年出現的包括干旱在內的天氣極端事件也令一些國家的局勢雪上加霜,特別是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南部等地區。
報告指出,低收入缺糧國今年的谷物總產量預計將增長2.2%,從而將在一定程度抑制進口的需求。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17年9月22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