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了鄉村振興戰略,我聽到之后感到非常振奮。鄉村振興戰略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歡迎的,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到的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這對廣大農民來說是一大利好政策。”十九大代表、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青州鄉建國村村支書董春容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1998年,23歲的董春容大學畢業后,便扎根建國村。因為年輕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建國村的不少耕地曾一度撂荒。2013年,董春容帶領村里的能人將一小塊一小塊的土地通過流轉聚成一大片一大片,搞起了家庭農場,糧食產量和效益都得到大幅提升。
董春容說,土地流轉工作一開始很難,“我們給每個組的村民都召開村民大會,給他們解釋土地流轉的意義,現在嘗到甜頭后,大家都愿意把土地集中在一起集中生產。今年的土地流轉費用是1000元一畝,在農場里面務工的話還會有別的收入。”董春容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村里把閑置土地集中起來規模化經營,村民外出打工一份收入,土地流轉又可以增加一份收入,如果不打工也可以進入第二三產業。
董春容所在的建國村有1600畝的茶葉,除了經濟支柱產業茶葉,還種植了果樹和其他經濟作物,在產業和土地資源空間上相互補充。而通過流轉2000多畝土地,成立家庭農場,打造了休閑旅游觀光一體的綜合性旅游項目,也為村民在單純種植業之外增加了收入。
“我們下一步會加大對茶葉的深加工,現在還只是粗加工,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我們要探索一條多元化的路線,比如果樹、花卉等方面,改變過去只靠茶葉的單一生產方式。”董春容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但發展農業觀光綜合體,得有交通硬件基礎設施。2008年3月,董春容帶領村“兩委”干部向鄉政府匯報爭取項目,同時動員村民集資集款、籌工投勞,修成了現在寬3米的通村公路。“現在基礎設施還是跟不上,我們計劃由農場籌資一部分,村民籌資一部分,再進行改進。”董春容說。
在董春容看來,土地是農村發展的根源問題,土地流轉是未來農村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為什么要土地流轉?就是要集約化發展,發展產業多元化。”董春容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單一的發展沒有對資源起到整合作用,無法增加農民的收入。隨著農村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外出務工人員數量增多,更要加強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推進鄉村旅游,農旅結合。
“十九大報告給廣大農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解除了后顧之憂。在穩定農村基本政策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培育新型農業,我們可以擼起袖子加油干!”董春容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周刊 2017-10-2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