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日前,農業部公布了全國農業農村大數據實踐案例,包括:衛星遙感大數據在精準農業種植中的應用、“農科云”農業全產業鏈大數據平臺建設等共38項。
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魏延安認為,這些大數據充分應用在農業養殖、種植環節中,使信息的獲取、農業智能化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改善,也有力地推動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魏延安:從目前這些案例來看,大數據在農業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提高信息匹配的精準度。信息不匹配、不對稱是我們以前面臨的很大的問題,應用了大數據技術以后,我們的信息匹配精準度有了明顯提升,在市場對接,以及對相關生產信息的把握能力方面均有明顯改善。
第二,生產的智能化明顯提升。通過對大數據及其配套的智能傳感、視頻體系的應用,農業智能化水平明顯改善。大量植保無人機、遠程操作體系已經開始應用到農業生產中,現在人們通過手機上的APP,就可以指揮生產,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去,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方向不好把握,現在有了大數據,我們對市場的把握就更加精準,我們的轉型方向更加明確。從大數據中反饋出的市場信息讓我們知道市場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哪里需要。
所以,大數據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才剛剛開始。
為了進一步推進大數據技術在農業農村的創新應用,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智能化、網絡化水平,讓數據資源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更大作用,接下來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第一,正確認識大數據。大數據不僅僅是數據,更重要的是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應用。
第二,積極運用大數據。要借鑒大數據的理念,運用大數據的技術,在我們的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運用大數據,從而提升我們的生產質量和效益。
第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讓大數據發揮更大的作用。現在大數據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比較分散,覆蓋面也不夠大。下一步,應該在全國范圍內組建更大、更全、更深入的農業大數據交匯平臺,進一步提升大數據在農業轉型升級中的前瞻性、指導性作用,讓各地的轉型有的放矢,并解決轉型過程中的盲目性、不精準的問題。
最后,我認為在推進脫貧攻堅的過程中,也應該積極應用大數據,把扶貧精準度進一步提高起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央廣網 2017-11-1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