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江西、湖南、黑龍江、山西等農業大省了解到,近年來,各地農村土地流轉速度明顯加快、趨勢總體向好,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振興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但是,在土地流轉加快的過程中,流轉價格出現上升,與此同時,“毀約”“退租”“非糧化”等現象值得警惕。各地干部及群眾認為,土地流轉是一項系統工程,難以一蹴而就,建議從加快土地確權頒證、完善流轉服務平臺、加強土地用途監管等多處入手,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流轉。
進度加快難度降低
流轉趨勢總體向好
記者調研了解到,湖南、江西、黑龍江、山西等省份2017年土地流轉面積相比五年前增加了40%-50%左右。結合地方實際,各地農村土地流轉形式以出租、股份合作等為主,流轉主體趨向多元化,但主要還是流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以江西省為例,江西農村土地流轉面積近年來不斷增加,到2017年全省耕地已有39.7%被流轉。宜豐縣同安鄉金禾種養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張燕飛告訴記者,“前些年是挨個村去找田,現在土地流轉不再是難題,大多是村民主動打電話要求流轉。”
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面積的增加,各地流轉價格上升明顯,主要在每畝每年200元至600元這一區間。不過,部分地方的流轉價格偏高,如城郊和小城鎮開發區域、旅游地區,土地流轉用于非農經營,流轉價格大多超過了每畝1000元。
經過多年探索,各地逐步形成比較健全的土地流轉體系,建立起流轉服務信息平臺、糾紛調解仲裁平臺。如江西省搭建了11個市級、100個縣級、1454個鄉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近年來,萬載縣的“龍頭企業”恒暉大農業公司與政府簽合同,流轉了8000多畝地。恒暉大農業公司總經辦主任高集云感嘆,健全的土地流轉體系對農業種植企業至關重要,“幸虧有政府服務,為公司節省大量人力財力,不用一戶戶去流轉,而且有政府出面,更有擔保。”
非糧傾向值得警惕
保障機制有待完善
多數基層干部反映,土地流轉速度加快的背后,仍然存在著一系列風險,對土地流轉合同關系保持穩定、流出農戶收益保持穩定、糧食安全保障構成潛在威脅。
縱觀各農業大省,一些因素普遍干擾了土地流轉合同的穩定性。在土地流轉實際操作中,有些農戶之間僅有口頭協議,一旦一方失信,就容易出問題。很多新型經營主體反映,此類土地糾紛問題對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不利。比如,湖南省衡陽縣一名種糧大戶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部分農民缺乏契約精神,簽了合同又毀約的事情不少見。尤其是看到種糧大戶把配套的水利、機耕道設施修建好,種田效益得到明顯提升后,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就會增加。
在江西省宜豐縣,部分種糧大戶也有此遭遇。金禾種養農民合作社今年遭遇兩戶農民毀約。負責人張燕飛說:“本來簽了10年合同,但他們臨時說要蓋房子,強行要回地,為了避免糾紛,公司只好吃這個虧。”
流出農戶土地收益保障問題也值得關注。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由政府出面將農民土地集中流轉過來,再低價轉包給工商資本,導致農民被動流轉,權益無法保障。加上部分工商資本下鄉,輕長期經營,重短期利益,容易出現經營不善的情況,一旦工商企業中途“撂挑子”“跑路”,農民的土地租金自然也就無法保障。
另一方面,由于惡性競爭、城鎮開發、旅游開發等多種原因,部分地方流轉價格近年來出現攀升,每畝甚至超過1000元。哈爾濱市方正縣農經站站長王忠說,這么高的租金,只要遇上自然災害,或經營稍有不善,承包戶就必然虧損,最后這種風險自然就轉嫁給流出農戶,租金也得不到保障。
在這一背景下,局部地區近年來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一些種糧大戶不堪重負,不得不將手中土地退租。江西臨川區湖南鄉車家村種糧大戶李石同規模化經營近10年后,從前年開始陸續將839畝中的500畝退租了,他向記者抱怨說,土地流轉成本太高,種糧效益微薄,難以承受。
近年來并不罕見的“非糧現象”,導致糧食安全風險加大。多地干部反映,種植糧食效益低,部分流轉主體放棄種植糧食,轉而將耕地用于種植經濟作物、綜合開發。尤其是部分工商資本打著“進軍農業”的幌子下鄉“圈地”,企圖長期囤地待價而沽,完全忽視糧食安全。江西、山西、湖南等地的多名流轉主體告訴記者,合作社將糧田流轉過來后,下一步發展方向是蔬菜種植、農業旅游觀光等,而不是維持之前的種植糧食模式。
加快推進確權登記
優服務嚴監管并重
多地干部和群眾認為,土地流轉是一項長期工作,面臨著諸多問題和困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他們建議,對土地流轉要積極推進,也要保持嚴格監管和規范,探索建立健康高效的土地流轉機制,促進土地加快流轉,為農業供給側改革和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記者:周楠、秦宏、楊思琪、王飛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參考報 2018-03-0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