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成果與世界主要經濟體比較

[ 作者:隋福民?巴斯·范魯文?韓鋒?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5-23 錄入:王惠敏 ]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舉世矚目,全球公認。在一個10多億人口的大國,在人均資源和資本積累都不是很豐富的條件下,實現持續了近40年的高速經濟增長,這是世界經濟史上的壯麗一頁。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改變了社會主義的命運,改革開放也讓百年中國告別積貧積弱,重拾歷史榮光和大國自信。

GDP增長顯著

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主要體現在GDP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GDP的增長較為迅速。1978-2016年的平均年增長率為9.7%,遠超同一時期其他主要經濟大國的增長率。在同一時段,美國GDP的平均增長率為2.7%,加拿大為2.5%,英國為2.3%,日本為2.2%,法國為1.9%,德國為1.8%,意大利為1.4%,盡管都實現了正增長,但增長率都大大低于中國。

與金磚國家比較,中國的表現也是最優秀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速最快。相比南非、巴西、俄羅斯和印度也都實現了較為持續的經濟增長,但與中國相比,則大為遜色。大約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經濟的表現與其他四個國家就實現了顯著的“分流”,即中國持續快速增長,而其他國家增速較緩慢,甚至還出現了停滯。其GDP總量的差距巨大。2017年,中國的GDP總量已經達到12萬億美元,差不多是其他四國總和6.5萬億的兩倍(印度2.6萬億多;巴西2萬億多;俄羅斯1.5萬億多;南非不到3500億)。從歷史角度看,中國的高GDP增長率也堪稱奇跡。世界經濟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像中國這樣人口眾多的大國,能夠達到如此高的長時期的經濟增長。之前的40年間,即1938-1978年,日本的增速達到5.4%。從1945年算起,日本的增速達到7.6%。巴西在20世紀初期經濟增速也是較快的。20世紀的最初38年,達到3.8%,接下來的40年,達到6.1%。但之后速度降低較快。從18世紀開始,美國的經濟增長表現顯著。1700-1900年的200年間,美國的增速都是世界第一,平均增速達到3.7%。1820-1870年這5 0年間,增速超過了4 %。在美國之前,或者與美國幾乎同步,英國、德國、法國經濟也取得了增長,但是在1870年以前增速都不是很顯著,基本上不超過2%。鴉片戰爭以及后來的帝國主義侵略讓中國的經濟衰落到谷底,1850-1870年經濟出現負增長。中國經濟的顯著變化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國家的工業化體系初步建立,當然,更大的變化是在改革開放之后。中國作為一個傳統的東方巨龍,正在獲得新生。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與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差距正日益縮小。

人均GDP也有進步

當然,總量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等于人均也是第二的水平。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實現人均GDP的快速增長是不容易的。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這方面的進步也是很大的。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到了8260美元,在世界銀行公布的216個國家(地區)人均GNI排名中,我國為第93位。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16年中國的人均GDP為8116美元,排名為第70。這一數字與金磚四國的俄羅斯(8900美元)、巴西(8700美元)距離較近,超過了南非(5316美元),當然,與印度(1749美元)相比,我們更為自豪,印度只有我們的五分之一多。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差距仍然較大。比如,美國的人均GDP在2016年為57000多美元,是我國的7倍;英、法、德、意、日等傳統工業化強國,其人均GDP也要在40000美元左右,是我國的5倍;與排名世界第一的盧森堡的人均10萬美元相比,則差距更大。當然,排名比較靠前以小國居多,與我們的可比性差一些。

一般而言,人口越多的國家,人均GDP的增長越困難。從2016年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均GDP和人口數量看,不難發現,總體上人口與人均GDP是負相關的關系。人口較少的國家和地區,比如盧森堡、瑞士、中國澳門、挪威、愛爾蘭等國家和地區的人均GDP較高。而人口較多的國家,比如中國和印度,則人均GDP相對低。我們還超越了很多人口數量較少的國家,并且與巴西、俄羅斯等國家旗鼓相當。與印度、印度尼西亞等人口大國相比,我們的水平還要好很多。

中國人均GDP的改善也主要發生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們比較了20國集團內的國家的人均GDP增長率(1978年以后),不難發現,中國的人均GDP增長率也是這些國家和地區中表現最出色的。

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變化

GDP的增長和人均GDP的進步使得中國在全球經濟體中的排序發生了變化。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中的排名不斷攀升,從1970年的第8名,到2010年成為第2名。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的GDP一直與加拿大不相上下。2000年,中國GDP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2005年,中國經濟規模超過英國,成為僅次于美國、日本和德國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2007年,中國GDP增速為13%,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僅僅3年之后的2010年,中國GDP便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之后中國一直維持GDP總量“世界第二”的位置不變。

雖然我國人均GDP絕對水平不高,但名次上的進步是明顯的。曾幾何時,石油生產國風光無限。但時至2017年,除了卡塔爾因為旅游還能維持較高水平的人均GDP之外,其他石油產出國的排名熱點聚焦都大幅下滑。美國、西歐、北歐國家排名總體上升,美國上升8名、德國上升2名。歐美發達國家基本上把持了最富有的前20名。排名上升較快的為中國以及亞洲四小龍等國家和地區。韓國上升36位,新加坡上升27位,中國香港上升20位,中國臺灣上升18位。金磚國家中的巴西和印度也表現良好。其中印度上升27位,巴西上升22位。當然,中國的表現是最優秀的。我們上升了65位,從1980年的第126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61位(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麥迪森歷史數據庫中的具體數據不完全一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3年,中國的人均GDP水平能夠進一步上升到52位。中國成為近40年來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1980年中國人均GDP甚至比越南還低了一半,貧窮如老撾,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底層,而2017年中國已經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當然,盡管取得了長足進步,中國人均GDP從絕對數量上看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依然有不小差距。2017年中國與日本在人均GDP上的差值接近3萬美元,中國與美國在人均GDP上的差值約為5萬多美元。即便到2023年,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中國與這兩個國家的人均GDP差值依然非常巨大。

世界經濟發展格局中的中國經濟

不同國家GDP的不同變化會導致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發生變化。與印度、日本、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等幾個主要國家相比,中國呈現的是一個相對崛起的狀態。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一員。我們成為20國集團成員之一,有的學者也用G2表達中國和美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我們通過對比來審視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的變化。

首先是中國與美國、德國等歐美發達國家的比較。1 9 8 0年,中國的GDP只有美國的10.7%,人均GDP只有美國的2.5%,而到了2017年,分別升至62%和14.5%。同時期,美國也在發展,而且在高科技等領域非常有實力。然而,中國發展更快,目前,中國制造已經成為全球詞匯。與德國、法國、英國等國相比,也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的進步。1980年,中國GDP為德國的35.9%,英國的50.5%,法國的43.3%,但到了2017年,這一數字變為中國是德國的3.3倍,英國的4.6倍,法國的4.7倍。從人均角度看,中國的實力上升也很明顯。

其次我們看中國和印度。長期以來,中印兩國人口多、人均GDP低、GDP規模小。1980年,中國的人均GDP(309.4美元)與印度(276.4美元)基本持平。然而到了2017年,中國是印度(1982.7美元)的4.35倍。另一方面,從1980年到2017年,印度人口從6.86億增至13.17億(增幅為92.1%),增速超過中國(中國從9.87億增至13.9億,增幅為40.8%),但GDP規模的增長不及中國,兩國差距從1.6倍擴大到4.6倍。

在東亞地區,中日兩國的經濟體量對比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1980年,中國的GDP規模只有日本的28.1%,但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后增長率繼續大幅領先日本,加上日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影響,2017年中國的GDP規模為日本的2.47倍,差距繼續拉大。從1980年到2017年,中國的人均GDP從只有日本的3.3%上升到22.5%。日本在整個東亞地區的份額從1987年的峰值74.4%降至2017年的22.4%,而中國從1994年的谷值8.2%上升到2017年的55.2%。這反映了東亞經濟格局的變化。

中國的變化帶來了亞洲的變化,而亞洲的變化又帶來了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的變化。1 9 8 0年時,世界主要經濟體位于美國和歐盟。當時歐盟整體經濟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為3 4 . 1 %,美國為2 5 . 7 % ,超過東亞的15.8%。東亞的主要經濟體為日本和亞洲四小龍。1990年時,這種格局大體上未變。以后隨著中國以及東亞經濟的發展,到2 0 1 0年時,東亞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其占比與歐盟不斷接近,并超越了美國。2013年,東亞占比則超越了歐盟和美國。2017年,東亞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為27.3%,美國為2 4 . 3 % ,歐盟為21.7%。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至2023年,東亞的占比將超過30%,將領先歐盟和美國近10個百分點。東亞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中國在東亞經濟中的位置也越來越重要。

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從世界經濟體系和貿易體系角度來看,中國為更平衡的貿易體系做出了貢獻。中國加入WTO前,發展中國家數量雖然多,但經濟規模小,中國加入后,發展中國家的談判優勢強了很多,這是為世界經濟體系做出的貢獻。中國在改革開放后實現了快速的增長,作為發展中國家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了榜樣。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使7億多人口脫了貧,人民生活由溫飽不足達到總體小康,發展水平由低收入國家成為中高收入國家,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的巨大貢獻,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的規模和步伐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給世界各國尤其是周邊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互動發展和聯動發展機遇,這也是中國為世界經濟做出的貢獻。

2010-2016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27.6%,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居世界第一位。而且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當世界經濟陷入低谷,世界經濟增長為負的時候,是中國作為發動機,將世界經濟拉出了泥潭。

近年來,世界經濟處于深度調整期,一些大國還妄圖通過貿易保護主義來實現自己的私利。我們認為,這不符合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目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未變。中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經濟發展的潛力大、韌性足、回旋余地廣。中國擁有9億多勞動力、1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有專業技能的人才,人才紅利不斷積累并將持續釋放。近年來,中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改革紅利正逐漸顯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經濟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持續向好勢頭得到鞏固。這說明,中國還能持續地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隋福民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經濟史學會秘書長,巴斯·范魯文為荷蘭皇家科學院國際社會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韓鋒為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講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央視網 2018-05-2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 久久高清性色生活片 | 三级中文字幕在线有码 |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