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探究焚燒秸稈的成因和根除路徑

[ 作者:趙登亞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1-04 錄入:吳玲香 ]

這里已根除了秸稈焚燒

江蘇省沭陽縣東小店鄉趙登亞

筆者從江蘇省沭陽縣東小店鄉3年根除焚燒秸稈的經驗看,鄉政府只要抓綜合服務,根除秸稈焚燒的目標就能夠實現。

早在3年前,江蘇省沭陽縣東小店鄉黨委政府從調查中發現,少數農民焚燒秸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勞力、機械不足,缺乏將秸稈運到指定地點堆垛的條件;再有是秸稈利用渠道不廣,加之農民使用液化氣做飯的增多,即使堆成垛的秸稈也只能任其腐爛,因而導致一燒了之。針對癥結,鄉里首先用政治思想教育、經濟處罰和行政干預等綜合手段,同時促使村組干部利用有線廣播宣傳嚴禁焚燒秸稈相關知識,組織青年民兵幫工隊,幫助缺勞力、缺機械農戶運秸稈,從而實現寸草歸垛。其次是狠抓秸稈利用。一是與山東一造紙廠和連云港、泗陽等市縣發電廠聯系外銷,創辦榮盛草廠、富民草廠,形成產業鏈,年秸稈加工利用2.9萬噸以上;二是利用秸稈資源大面積種植雙孢菇。這樣,不僅利用完了本鄉稻麥秸稈,還向外鄉鎮購秸稈0.54萬噸。從而使該鄉3年實現了秸稈零焚燒。

事實說明,鄉政府積極開展綜合服務,為農民解決實際難題,是根除焚燒秸稈的成功之路。

加速普及秸稈生財的技術和理念

寧夏自治區銀川市姚巨才

筆者認為,一方面,要盡快普及秸稈可以生財的理念。另一方面,政府應對秸稈加工給予重視,讓每一畝地的秸稈都發揮價值,讓農民受益。

政府要制定發展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的開發戰略和步驟,對現有的秸稈利用技術做出科學的評價,找出適合當地發展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的技術突破口,確定其研究重點、發展方向、科學定位及各種技術的作用和適用范圍。引導民間資金加盟秸稈開發事業,發揮政府的引領作用。

制定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的具體政策機制,給予支持。加強有關秸稈開發的研究,確定秸稈產業的地位,為發展秸稈綜合利用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科技進步是提高秸稈利用經濟效益的根本措施,也是發展秸稈綜合利用產業,根治焚燒秸稈污染的關鍵。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發展方向主要應為工業化開發和飼料及有機肥料等產業服務。應當著重開發和推廣效率高、效益好的技術,組織科研力量進行技術攻關,力爭在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

大力推動秸稈綜合利用的產業化和市場化。通過市場行為來發展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努力營造秸稈開發利用的市場環境,引導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到秸稈的開發利用上。制定必要的秸稈及其制品的市場政策和法規,保證秸稈市場的有序運行,促進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市場的發展。

加大對秸稈綜合利用信息交流的扶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源向秸稈利用產業及其發展方向流動,以形成有利于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的制度環境。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使農民認識、了解秸稈的資源效用和價值。

要禁焚須先求益

甘肅會寧縣閻晉平

秸稈之所以被焚燒,主要原因是當地秸稈需求量小、清理秸稈花費人工多、秸稈價格過于低廉等。因此,筆者認為村兩委應在求益上做足文章。

要拓寬就地消化利用秸稈的渠道。通過清潔能源生產項目,多建沼氣池;通過養殖過腹還田,使秸稈轉化為有機肥料;通過加工碎秸處理,制作純天然飼料。

聯系輸出過剩秸稈。村兩委要積極地搜集需求信息,輸出秸稈,增加農民收入。要與秸稈需求地簽訂協議,建立長期供求關系,互利共贏。

機械作業清理秸稈。為了解決村民勞動力不足、無暇顧及秸稈的問題,村上可通過爭取項目投資和村民集資等方式,籌資購買大型旋耕機,幫助村民清理秸稈。

保護價格收購秸稈。對于秸稈收購,不能單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去考慮,而要考慮其生態效益。要建立花錢買環保的機制和理念,采取保護價收購的措施,調動村民的交售積極性,從而給秸稈一個正當的去處。

追根溯源才能對癥下藥

山東省臨清市金郝莊鎮李傳樹

查明秸稈焚燒屢禁不止的成因,必對根除秸稈焚燒起到積極作用。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農民對秸稈焚燒的危害認識不夠。秸稈焚燒,極易引燃周圍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莊附近,一旦引發火災,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后果將不堪設想。況且,焚燒秸稈使地面溫度急劇升高,能直接燒死、燙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響作物對土壤養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響農田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影響農業收益。二、秸稈處理的成本太高,農民無利可圖。如回收價格太低,還要送貨上門。三是科技轉化力度不夠,秸稈的經濟價值難以發揮。由于科技轉化力度不夠,或因實施成本太高,比如用秸稈做沼氣原料,一個沼氣池至少要花費三四千元,讓農民望而卻步。

采取玉米秸稈機械化直接還田的方式,是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的主要措施。這雖然比目前采用的耕作方式多了一道秸稈還田工序,但把秸稈打碎打細充分與土壤混合發酵,便是很好的肥料,對增加土壤肥力大有好處。因此,農機部門應立足農機工作的實際,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基層干部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明白紙、宣傳車等形式,深入鄉村田間地頭進行廣泛的宣傳,提高農民對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的認識。

馬村鎮秸稈反應堆助農增收

山東省嘉祥縣葉久狀孫亞文田曉若

山東省嘉祥縣馬村鎮河南劉村村支書劉奉本談起反應堆,就一直感謝鎮計生辦給予資金和技術幫扶。他告訴筆者,正是在這些資金的幫扶下,得以建起秸稈反應堆,才能收購消化秸稈,填飽反應堆的肚子,使村民獲益。

原來,河南劉村在該鎮計生辦的大力倡導和幫扶下,流轉集中了350畝土地,他們把以前的大棚和地膜種植集中起來,使每個大棚面積達到1.5畝,形成大棚和地膜種植基地,再把買來的秸稈經粉碎填充到地下,形成秸稈生物反應堆,在反應堆旁邊種植土豆和黑木耳等經濟作物,大大提升了室溫,也有利于統一的技術管理。反應堆在微生物菌種、催化劑的作用下,將秸稈快速轉化為作物生長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熱量和有機、無機養料。在每畝日光溫室或大棚應用秸稈不少于4000千克的情況下,可使棚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提高46倍,在冬季最冷的時間使20厘米地溫提高4℃~6℃,氣溫提高2℃~

3℃。應用該技術,以秸稈代替大部分化肥,改良了土壤環境,可使棚室瓜果菜產量提高,產品品質明顯改善。

該鎮計生辦人員說:河南劉村大棚內只施加秸稈菌肥,不使用任何農藥和化肥,生產出純正的綠色食品,而且讓

傳統的一年兩季變成了一年三季,每個大棚還可以消化8畝地的秸稈,既保護了土壤、又增加了產量,每畝可增收4000多元。”“現在賣出這些秸稈每斤還可以得到兩毛錢,一畝地單秸稈就收入300多元,院子里又干凈衛生了。農民劉奉田高興地說。

政府組織扶持科研機構先行

河北省玉田縣鴉鴻橋鎮河東村崔躍生

筆者認為,要讓秸稈成為農民致富的資源,要實現這一轉變,需要政府組織扶持和科研機構研發先行。

首先,政府要加大新能源的投資力度。用秸稈發電,既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還可以使方圓幾十公里范圍內的秸稈得到利用。玉米秸稈等是很好的動物飼料,發展養殖業消化秸稈。培養新型菌株,將秸稈快速腐化變成肥料,或建成大型新型沼氣池,將秸稈集中起來變成沼氣,供農戶使

用。通過扶持企業、科研機構等積極消化秸稈,才能有效地消除秸稈露天焚燒。

其次,農民與農技、農業科研機構,創新建立種養一體化生態型生產模式。比如將農業秸稈就近收集處理,既減少清理秸稈的運輸成本,又可作為原料,在農田中開出一片場地,養殖蚯蚓等,蚯蚓長成后作為養殖飼料喂給動物,達到生態無污染的綠色生態循環。讓秸稈成為農民手中,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秸稈一燒了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0123104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福利在线一区少妇 | 尤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 日本高清有码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丁香六月开心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