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韓長賦:轉基因是一項高技術、新產業

[ 作者:韓長賦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16 錄入:吳玲香 ]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7日邀請農業部長韓長賦,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葉貞琴就轉方式調結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和國際在線記者:

我的問題是跟糧食數量有關,剛才你也提到我們國家的糧食生產是實現了十二連增,到達6.21億噸,但同時也出現了糧食庫存的數量也到達歷史高位,糧食進口量也在增長,像玉米的進口量同比增長了八成,稻米增長了三成。出現了這種比較罕見的三量齊增的現象,這是說明我們國家的糧食到底是太多了還是不夠用,未來是否還會追求這種糧食的持續增產?

韓長賦:

我認為糧食的問題,在我們13億人的大國,始終是重大的問題。我理解你方才講的問題實際是三個問題,一個是我們糧食生產怎么樣,是不是增多了?我們國家糧食實現了歷史性十二連增,應該說我們中國人吃飯的保障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糧食多了,肯定就庫存也多了。現在我們的庫存充裕,供給也充足,也有的地方,特別是主產區,有的糧食品種裝不下了。我的一個基本的看法和認識,就是糧食豐收,糧食充裕,甚至多了一點,是好事。因為,我們在糧食多得裝不下和糧食少了不夠吃之間選擇的話,你說要哪個?我們還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糧食有三句話,這是我多年的一個體會,第一句話是糧食多了問題少,糧食少了問題多。糧食多了,可能一個直接的問題會增加財政負擔,但是如果糧食少了,發生供給問題,那就有可能成為社會問題。

第二句話,糧食多了渠道少,糧食少了渠道多。現在糧食充裕,進入市場收購的企業就少了,老百姓存糧也少了,糧食主要是國家糧庫來收購,所以現在庫存多,主要是國家糧庫庫存多。具體來講,主要是玉米這個糧食品種庫存偏多。

第三句話,我們國家歷史上來看,還是糧食多的時候少,糧食少的時候多。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講,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糧食生產,我覺得這句話非常重要,而且我體會,任何時候也包括豐收之后,老話講了,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所以糧食生產問題始終不能放松。

這是對庫存的一個看法。而且從中長期看,我以為,我們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未來十三五,還有更長一段時期,要看到,有三個明顯提高。第一是我們的人口總量還要明顯提高,特別是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有關部門測算過,未來五年要多生一千多萬人。第二是快速的大規模的城鎮化,城市人口會大大增加,有的說城市人口吃飯吃得少啊,直接吃飯吃得少,但是城市人肉蛋奶、水果蔬菜吃得多,我們算過,一個城市人對于農產品的消費,是大大高于農村人的。第三是消費結構的變化,消費水平在升級。所以,人口總量,城市人口比重,還有消費水平升級,這三個明顯提高,就是我們國家在人口峰值到來之前,我們的糧食需求還是剛性增長的,我們還必須始終保持糧食穩定生產。

既然糧食豐收了,糧食不少,為什么還進口?確實進口在增加。去年我們糧食大概進口了1.2億噸,接近我們自己生產量的五分之一。進口這么多,有一部分是結構性需要,有的品種我們缺,比如說大豆,確實我們缺。比如說面包粉,我們高質量的還缺。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國內外價格差別的原因。一個是結構性需要,一個是價格性競爭,國外的糧食確實比我們便宜,便宜很大一塊。我們國家因為農業生產規模小、成本高,所以我們在糧食價格上不具備競爭力,因為這個原因,我們進口了很大一部分糧食。去年1.2億噸,從結構上來說,大體上是大豆8000多萬噸,谷物3000多萬噸。我們要提高糧食的競爭力,為此我們要搞規模經營,降低糧食生產成本,推廣新的農業技術。

我們已經實現了十二連增,下一步,還追求十三、十四連增嗎?這事兒我也講一下。十三五我們不追求糧食連續增產。十三五中央的方針是非常明確的,就是一定要鞏固和提升糧食產能。為什么要產能?產能上去了,只要有需要,只要缺了,很快就生產出來。在具體的戰略上就是兩句話:第一句話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我們要保護我們的耕地,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而且要推廣高新技術。第二句話是抓好主產區,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我們國家的糧食70%以上是主產區生產的,特別是商品糧,比例更高,所以要加強主產區的建設。另外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糧食生產水平和效率。

總的來說,我們國家的糧食從中長期看并不是真正過剩了,所以回到你的問題,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我覺得多一點少一點是技術性問題,保障糧食安全是戰略性問題,所以技術性問題還得服從于戰略性問題。謝謝。

中央電視臺央視網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

我們發現,在剛剛出爐的十三五規劃草案中有這樣一句話,農業現代化要取得明顯進展,其實我們也發現,發展現代農業,早在十年前的十一五規劃中就已經提到了,這次說要取得明顯進展,您能不能描繪一下什么叫明顯進展”?同時我們也看到,剛才您也提到了,其實我們國家農民未來增收的空間非常有限,難度越來越大,而目前我們國家農業生產的成本也在逐年增加,而我們也看到土地、水這些資源的約束也是越來越緊,而在國外還有更多比我們國家價格還便宜而且質量也不錯的農產品,也就是說我們國家農業的國際競爭挑戰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您認為取得明顯進展可能有多大?農業部又有什么招兒?

韓長賦:

謝謝你提問,我覺得你也很敏感。這句話確實是個重大提法,農業現代化要取得明顯進展,這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來的一個目標要求。那么現在怎么樣?“十三五是什么樣的狀態?我們還有什么辦法?現在的情況是這樣,大家知道,這些年來我們的農業發展還是長足進步的,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十三五的回顧,他講了一句話,說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

我前面說了,糧食生產去年實現歷史性十二連增,總量是12429億斤,此前2013年、2014年,連續三年在12000億斤以上了,這說明我們綜合生產能力確實有了提升。生產力其他的指標,我們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去年達到了56%,這就說明我們主要的增長動力是來自于科技的。我們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了63%,這說明我們田間作業主要是靠機械化的。還有,我們農田的有效灌溉面積比重達到了52%。這幾個指標說明我們十三五推進現代農業還是有比較好的基礎的。但是,正如您所說的,四化當中農業現代化較之城鎮化、信息化和工業化,還是短腿,反映在方方面面,十三五很重要的就是要把這條短腿加長補壯。總的來說,就是要堅持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我們想,在推進的方略上,要努力實現三個轉變,或者叫三個轉型升級。第一個轉型升級,就是我們農業的經營體系要轉型升級。我們現在是千家萬戶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揮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對現代農業的引領作用。第二是農業的生產體系要轉型升級,要加快農業的科技創新推廣,發揮物質、技術、裝備的支撐作用,也就是說,要全面實現農業增長動力的轉換。第三是農業的產業體系要轉型升級,無論是種植業、養殖業還是農產品加工業,要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發揮一二三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實現這三個轉型升級,力爭到2020年使我們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能夠顯著提升。

在工作布局方面,因為我們國家大,各地的條件差異很大,總的是全面推動,但是要局部率先,有條件的地方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所以我們想,沿海發達地區、大城市郊區、國家墾區,還有國家確定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在十三五末要基本上實現農業現代化。

這是我們推進的方略。如果說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我們也有很多的數量計算,因為時間關系我就不一一講了,但是我可以講,重點是要保證實現三個目標,或者說三個任務,就是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用老百姓的話講,就是為全國人搞飯,為農村人搞錢,為城里人搞綠。特別是保生態的問題,大家都關心農業的面源污染,我們要破解資源環境兩大緊箍咒,解決農業的面源污染問題,緩解現代農業的資源和生態的壓力,這也是十三五要實現的重要目標。經過未來五年的努力,2020年我們全面小康社會建成的時候,我們老百姓的米袋子會更滿,菜籃子會更優,農民的錢袋子會更鼓,農業會更有魅力,農村會更有活力,農民會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謝謝。

中國網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于農產品食品安全方面的。我們都能感受到食品安全一直備受關注,特別是農產品食品安全案件近年來時有發生,請問韓部長,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到底怎樣?農業部將會采取什么措施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韓長賦:

這個問題也是老百姓都關心的問題,坦率地說也是我們農業部門感到壓力很大的問題,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包括農產品質量的安全,關系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所以全社會包括媒體界的朋友高度關注,這也是農業部的工作重點和應盡的責任。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從農業主管部門來講我們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我們雖然不能做到零發生,但是我們要堅持零容忍,哪怕是1%的問題,也要盡100%的努力去解決。

實事求是地講,近年來由于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大力度,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是在提升的,總的還是穩中向好的,我們對蔬菜、對糧食、對肉類、對魚類都是有監測的,監測的指標是穩定向上的。但是問題不能忽視,因為我們人口多,我們有13億多張嘴,每天吃的農產品數量非常大,即使是一個很小的比例數有問題,都可能是一個很大的絕對數。我們一天吃多少東西呢?我曾經粗略地算了一下,我們全國一天要吃40多萬噸糧食,10多萬噸肉,50多萬噸蔬菜,20多萬噸水果,還包括其他的東西,所以加起來是非常龐大的數字。因此,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十三五的目標是要使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怎么辦呢?總的來說我們還是堅持產出來管出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讓老百姓能吃得放心,我們不僅要吃飽、吃好,還要吃得安全。

具體的措施有這樣幾條:一是落實屬地責任,任何一級政府,都要對它屬地內的食品安全負責,所以我們在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一個縣一個縣地抓,一個市一個市地抓。二是開展專項整治,對非法添加、農藥獸藥殘留超標,還有私屠濫宰等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高壓嚴打態勢,發現一起嚴肅處理一起,絕不手軟。三是管控生產源頭,我前面講產出來,就是要在產地推廣標準化生產,同時控制藥殘。農業部從今年起要推行高毒農藥的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制度,這個藥誰賣誰買要登記,要開展獸藥抗菌藥的治理行動。四是推進標準化生產,重點是抓家庭農場、合作社和龍頭企業,他們都是規模化生產主體,要使他們逐步按標生產,將來要逐步擴大到全國菜籃子主產縣。五是建立追溯體系,從產地到銷地,從農田到餐桌,建立追溯體系,一個品種一個品種地搞,比如規模化的養豬、養雞等等,一個品種一個品種地搞。另外對那些地理標識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都要率先實現可追溯。通過這些措施,一方面抓生產,一方面抓監管,我們要努力在十三五使問題得到更好地解決。謝謝。

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

我的問題是,去年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今年的一號文件都提出要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請問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內涵是什么?下一步農業部會推行什么樣的措施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韓長賦:

謝謝,你這個問題確實是當前的一個熱點問題。推進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是中央提出來的一個重大的戰略任務,一般人想到供給側改革,可能首先想到一些行業產能過剩,更容易想到工業方面要調整,實際上農業的供給側也要進行結構性的調整和改革。大家都知道,現在農業連年豐收,庫存充裕,目前來講,我們供給的能力和總量不會發生太大的問題,當然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當前的突出問題也是在結構方面,比如說我們有的農產品品種多,比如玉米,年度性、階段性供大于求了,有的品種缺,比如說大豆。還有農產品的質量,應該說大路貨還是多,優質的、品牌的還不多,還不能適應消費者的需求,所以農業也要進行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

改革的目的,一個是使我們的農產品能夠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也就是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第二是通過改革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高我們農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使農民得到更多的收入。第三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揚長補短,一方面使我們的生產能力得到鞏固,另一方面使我們的資源環境壓力得到改善。從這三方面來講,我們都需要推進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

關于這方面的原則、方針,在經濟工作會議上和這次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都有深刻的闡述。我認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要重點抓三件事,或者在產品結構上重點抓三件事。第一件事,調減玉米。現在糧食庫存多,主要是玉米多。我們現在小麥是基本平衡,大米是平衡略余,主要是玉米多了一點,要推進糧改飼、糧豆輪作,甚至有些地方要推廣輪作休耕試點,把非優勢產區的玉米面積適當調減下來。第二件事,增加大豆。我們是大豆原產地,我們的高蛋白大豆還是有優勢的,做豆腐、生豆芽,還是我們自己的大豆好。現在大豆不能滿足國內需求,我們進口大豆是需要的,是難免的。我舉一個例子大家就能知道,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之初的時候,全中國人均2.6公斤油,現在人均20多公斤油了,我們還要把國產大豆的優勢發揮出來,具體講要搞好目標價格試點,另外開展大豆品種攻關,還有要提高大豆生產效益,包括產業鏈建設。第三,提升牛奶。牛奶大家都很關心,近年來我國的奶業得到長足發展,我們人均奶制品占有量,從2000年的時候人均不到8公斤,提高到現在的近30公斤,就這么十幾年的時間,質量也在明顯提升,90%以上是機械化擠奶了,基本上沒有擠奶姑娘了。嬰幼兒奶粉奶源都是機械化擠奶,然后封閉的冷鏈運輸,所以保證質量,保證安全。各項的營養指標、奶牛品種、飼草的質量也都在改善,所以我們奶制品營養和衛生指標也都符合國家的標準,有的是和世界標準接軌。

但現在的問題是,因為我們的奶業曾經出現過問題,而且偶爾在局部地區還出一點負面信息,所以市場對牛奶缺乏信心。當然我們的情況在變化,但是大家還是缺乏信心,媒體也有報道,大批國人到國外搶購奶粉。你買人家東西,給人家送錢,人家還限購,這是中國奶業人的恥辱。所以我們一定要振奮,要奮起直追,要提升我們奶業的品質,要唱響我們的品牌,要提高我們的質量,要恢復國人對民族乳業的信心。所以我們供給側結構改革,這幾個方面我們要下大功夫。總而言之,我們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使我們農業的生產更加符合市場、更加適應消費、更加提高效益,提高競爭力,使我們的生產和消費兩端,使我們的農民和市民兩方面都能夠得到好處。謝謝大家。

香港大公報記者:

我們知道,轉基因農作物的非法種植問題備受關注,昨天中農辦陳錫文先生坦言,在我國局部地區確實出現了未經國家標準的轉基因農作物的種子流向了一些農地和市場。我想問一下具體集中在哪些地區還有哪些農作物?您如何評估當前轉基因農作物非法種植的現狀?這肯定暴露了我國在監管方面有一些問題,農業部門將采取怎么樣的措施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韓長賦:

轉基因問題,每次記者會都有人提問,我很愿意回答你的問題。我想說,轉基因是一項高技術,也是一項新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作為農業生產大國,必須在轉基因這個高技術上占有一席之地,為此,國家在2008年就批準設立了轉基因重大專項。關于轉基因,國家對轉基因技術發展的方針和農業部在具體做這項工作中的方針也都是明確的,也是一貫的,概括說就是三句話,一是研究上要大膽,要堅持自主創新。二是推廣上要慎重,要堅持確保安全。三是在管理上要嚴格,要堅持依法監管。方才你提的問題實際上是監管的問題。

轉基因個別品種確實在個別地方有非法種植的情況,但是你剛才問,我們有沒有評估?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和檢查,我們的評估是,非法違規的種植是個別的、是可控的。關于這方面的監管,農業部以及有關部門采取了很多措施,應該說我們是高度重視轉基因安全管理工作的。在重要的環節,關鍵的時間,包括嚴把研發試驗關,包括品種審定關、生產流通關,也包括你剛才提到的這種非法種植現象的監管,嚴格執法,嚴肅查處,嚴厲打擊。通過這幾年來的監管措施,有效遏制了轉基因作物的違規擴散,包括你說的種植問題。

對于最近個別地區查處的個案,我們和地方政府聯合起來,對有關媒體包括有關人士反映的問題線索進行調查,只要有問題線索我們馬上就調查,如果問題屬實,就馬上處理。從查處的轉基因,比如說個別地方的轉基因玉米,有個案,被檢測出來的轉化體也是獲得了國內外的安全證書的,并且在國外廣泛種植的,就是說它的安全性是有保證的。但是為什么還要查處呢?首先,因為它違反了我國的《種子法》。《種子法》規定,你所有的種子,向農民銷售,要到田里去種,都要經過審定的,你不可以私自濫種的,也不可以私自濫制種和濫賣品種。第二,違反了專利法,你種別人的轉基因品種,人家還沒有允許種,你不是侵犯了人家的專利嗎?還有一條是《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這是國務院制定的,這個條例對轉基因種子,從研發到試驗,到制種,到種植,有一套管理規則,所以不是因為他種植這個品種不安全,而是因為他違反了兩法一條例,所以我們要嚴肅處理。概括來說是兩句話,一個是個別地區、個別品種的極少數的個人和主體有這種行為,沒有發生大面積濫種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可控的。第二個,我們依法管理,只要發現他是違法違規的種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我們也歡迎媒體,也包括社會有關人士向我們反映,你們提供線索,我們一定會給你們交待。謝謝。

中國食品安全報記者:

我們知道,確保從田頭到餐桌的安全有兩部法律,一個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一部是《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今年正好是頒布實施十周年,我們知道《食品安全法》去年在實施五年以后進行了修訂,請問韓部長,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與《食品安全法》的銜接是否有修訂調整的工作安排?包括去年有關于豆芽菜的爭議就涉及到了它是食品還是農產品。謝謝韓部長。

韓長賦:

你提了兩部法律,都是很重要的法律,因為它和社會公眾千家萬戶都有直接的關系。《食品安全法》已經進行修訂,重新頒布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是2006年頒布實施的,也十年了,所以無論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角度看,還是和《食品安全法》的銜接來說,都需要盡快修訂,所以我們農業部已經啟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訂的前期準備工作。因為這個法很多條文還是實用的,需要修訂主要是從四個方面進行完善,一是貫徹產管并舉的原則,能夠促進兩手抓兩手硬。二是要注意和已經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來銜接,能夠兩法并行、相互補充,同時各有側重。各有側重我也講一下,因為《食品安全法》覆蓋到生產、加工、流通、消費各個領域,《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更多的是講農產品和生產環境,有所側重,當然也不能截然分開。

現在從部門分工和執法的分工上,簡單地說,農產品在進市場、進工廠之前都是由農業部門負責監管的,對它的質量安全負責,如果進了市場、進了工廠以后就由其他部門負責,因為我們是分段管理的。第三個是推進全程監管,從農產品來說產地環境要管,還有投入品,比如說化肥、農藥,還有生產過程的控制,我前面講的標準化,另外是產地的檢驗檢測,產地準出制度,從田里拉出來,現在海南的蔬菜出島都要檢驗的。還有,前面我講了,產地追溯,包括產地證明,建立全程監管體系。第四,貫徹四個最嚴的要求,強化地方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落實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從嚴懲處違法違規的行為,你不能賺黑心錢坑老百姓,我們對不講良心的生產主體要嚴格懲處。總的來說,一個是修好這部法律,另外和有關部門搞好銜接,使農產品的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謝謝。

美中時報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于中美糧食貿易的問題。剛才您在談到糧食進口這一塊,請問我們所進口的美國大豆每年的總量是多少?其中有關轉基因的占多大的成份?另外,你剛才談到關于對土地、高毒農藥的問題,這個問題我進行過調查,主要表現在中國的南方地區,因為高毒農藥使用基本上在大豆、蔬菜方面,它與南方的輪作,一年四季不間斷地耕作有很大的關系,抗蟲、抗病能力明顯下降,所以請問韓部長,我們如何在根本上使南方的土地從技術方面能夠扭轉土地的使用效率問題?

韓長賦:

你實際上提了兩個問題,我先回答關于土壤的問題,然后請我們新聞發言人回答美國大豆進口的問題。土地是莊稼之母,地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土地是農業上重要的要素。我們在土地問題上的基本原則是兩條,第一條是嚴格地保護數量。習近平總書記講,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第二是不斷地提升耕地質量。確實有你說的這種情況,南方有,北方有些地區也有。由于耕地連年種植,特別是南方,確實有的一年種兩季,個別地方種三季,兩季半的也有,比如說水稻,收了之后再來半季的再生稻,所以我們中國人口眾多,用有限的這點耕地養活了十幾億的中國人,我們的民族了不起,我們的土地貢獻很大。糧農組織的總干事見到我,他感謝中國的努力,解決了他五分之一的任務,如果中國不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你想聯合國糧農組織一天到晚就得忙活這邊的事兒了。所以,我們對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地看。

現在,在我們的農業生產達到一定水平之后,我們有能力,有這個機會更多地關注土地問題。這個怎么辦?我想,通過科技的措施,通過改善投入品的措施,通過調結構的措施,來緩解土地生產承載的壓力。另外,要進行治理,要進行土地質量下降或者土地污染的治理,但是我也談一下,我們現在土地污染存在,通過點位調查,重度污染也就是百分之一左右,但是我們也要很好地治理。關于南方的一些地方,菜田也好,甚至稻田,包括湖南局部地區的大米鎘超標的問題,我們都在治理。具體的辦法,一個是控制我們的投入品,二是對污染土壤進行治理,農業部、財政部和湖南省政府都在共同采取措施。三是進行耕地的輪作和休耕,來緩解土地的壓力。最近環保部、農業部和有關部門根據國務院的部署,正在制定土壤保護和治理的具體措施,我們叫土十條,就是想把土壤問題更好地保護和治理。下面請葉貞琴先生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

葉貞琴:

農業是中美之間最早開展合作的領域,中美農業的合作這些年來呈現非常良好的態勢,包括雙向的投資和雙向的貿易,以及科技方面的合作。雙向投資這些年發展很快,美國企業在華投資累計超過百億美元,涉及到種植、養殖、加工、農產品貿易多個方面,特別是農產品貿易之間的高速增長,有一個數字,近十年來,兩國農產品貿易年均增長15%2014年,美國對華出口的農產品達到288億美元,是2001年的10倍,特別是一些大宗農產品,我們國家也是美國非常重要的銷售地。中國進口的玉米、小麥主要來自于美國,剛才講的大豆,美國25%的大豆是銷往中國的,因此我們兩國之間農業的合作,貿易的合作,是非常廣泛和深入的。當然,中國也有很多產品出口到美國去,互相之間配合得很好。

去年9月份,習近平主席在訪美期間,兩國在農業領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兩國農業部長也共同簽署了《中美農業合作諒解備忘錄》,都充分顯示了兩國政府對中美農業合作的重視和繼續加強合作的良好愿望,我們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我們的合作是互利共贏,優勢互補的,希望我們的合作更加順利。

韓長賦:

我補充兩句,你方才說的大豆,我們國家去年進口了8100多萬噸大豆,第一數量多的是巴西,第二數量多的是美國。剛才新聞發言人講了,從美國進口大豆,應該說大多數是轉基因的大豆,包括從巴西進口大豆,也是轉基因大豆。因為我們國家去年進口八千萬噸大豆,絕大多數都是轉基因大豆,這些大豆,包括從美國進口的,都是在他們國內進行過安全評價的,而且又經過我們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安全評價,也是向其他國家出口的,一些國家也在種植。所以你關心的這些情況,我也補充說明一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h |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 日本在线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AV秘一区二区色 | 久久精品无限国产资源好片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