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推動農產品深加工,一直是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項重要舉措。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又一次指出,“大力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
那么,我國的農產品加工產業現狀如何?近日,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發布了2015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的行業報告。
報告指出,2015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總體平穩運行,但是也面臨著不少問題。
一、面臨的問題
一是行業去庫存壓力不容樂觀。長期以來,農產品加工行業傳統產業過剩問題嚴重,庫存壓力高企。2015年1-10月,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累計庫存達到19366.5億元,同比增長4.7%,較年初增加989.6億元,其中僅10月份新增庫存就高達235.5億元。預計2016年,農產品加工業庫存不容樂觀,去庫存壓力依舊較大,不僅增加企業倉儲、人力盤點等費用,還占壓大量資金,對企業的現金流造成巨大壓力。
二是副產物綜合利用有待提高。農產品加工業的產品仍以初級加工品為主,產業鏈條短,副產物利用率低,加工增值能力尚有待提高。調研顯示,大部分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都面臨副產物綜合利用率偏低問題,其中,約5.7%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將副產物完全作為廢棄物直接處理掉,25.3%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認為副產物價值沒有充分開發。
三是企業資金缺口、用工缺口均較大。70.1%的企業存在資金缺口,大部分企業同時缺少長期資金和流動資金。長期資金的缺口率約為22.8%,即全部企業平均有22.8%的長期資金需求無法滿足;流動資金缺口更為嚴重,缺口率為31.5%。食用農產品加工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對用工荒比較敏感,經常存在用工缺口的企業占比為37.8%,技術工、普通工和銷售人員的缺工比例基本相同,缺口率均在12%左右。存在招工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季節性用工多。
四是進口農產品對國內農產品加工行業的沖擊日漸顯現。目前,部分農產品的國內外價差較大,國內市場對進口農產品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強,對國內農產品加工行業的沖擊日漸顯現。以乳品生產加工業為例,近年來國外奶粉大量進口,我國一些乳品企業也相繼在海外布局乳業生產加工一體化基地,把在國外生產的奶粉源源不斷地進口國內,加工成小包裝奶粉和液態奶等產品,同時相當部分消費者對國內品牌的奶粉質量缺乏信心,通過跨境電商、海外代購等渠道購買國外品牌的產品,對國內奶粉生產企業特別是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沖擊很大。
二、對策及建議
第一,加快政策創設和落實,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研究制定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爭取在財政、稅收、金融、投資、用地、用電、環評、產品質量認證等方面為農產品加工企業爭取相關優惠政策。推進初加工設施建設,突破初加工關鍵技術環節,提升初加工整體水平;推進農產品加工減損增效,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烘儲設施;推進菜籃子產品產后商品化處理,鼓勵凈菜進城。
第二,積極引入“互聯網+”思維,創新經營模式。加強“互聯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模式相關研究,積極利用互聯網解決技術升級、原料供應、消費需求變化等信息不對稱問題。
第三,鼓勵副產物精深加工,提高綜合利用。大力推進副產物加工技術研發體系建設,積極鼓勵企業開展相關科技創新,著力提升農產品加工技術裝備水平。大力支持對農業副產物循環利用、加工副產物全值利用和加工廢棄物的梯次利用,提升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的綜合利用率。例如,對企業綜合利用秸稈、稻殼米糠、果皮果渣、水產品皮骨內臟等副產物綜合利用設施設備投入實行政策性獎補;對企業綜合利用技術設施設備改造升級信貸提供貸款貼息等。
第四,加快標準體系建設,提升產品質量。加快農產品加工標準體系建設,逐步完善農產品初加工、綜合利用和主食加工標準。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ISO9000、HACCP等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推動農產品加工標準化生產,在行業內部形成“抓質量、創品牌”的良好局面,以此促進優質農加工產品供給能力,提升居民對國產食品的消費信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鄉村之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