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和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確保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黨和政府強農、惠農、富農的力度逐年加大,這是有目共睹的,各地針對農民的補貼即有種糧直補款、農機購置補貼、退耕還林補助金、農村“一事一議”項目獎補資金、暖棚建設補助金、優撫對象撫恤補助金、殘疾人一次性生活補助金等,數不勝數。但林林總總的國家財政資金仿佛是“唐僧肉”,吊起了各路心懷叵測的“妖怪”的胃口。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今年2月份共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99起,其中63起查處的是基層農村干部,主要涉及挪用、私分、騙取、貪污涉農資金問題。出于對農業的重視、對農民的關懷、對農村的扶持,黨和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像汩汩清泉,本應在推動農業現代化、美麗鄉村建設、精準扶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卻在“最后一米”斷流,被個別村干部挪用、私分、騙取、貪污,既令人遺憾,也讓人憤怒。
個別村干部之所以膽大妄為,一是心存僥幸,自認為天高皇帝遠,上級部門監督起來有難度,手下的村民老實巴交好糊弄;二是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政治素質不高,工作作風簡單粗暴,逾越黨紀國法紅線而不自知。
要把黨的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農村干部很關鍵,必須加大對農村干部的教育力度。農村干部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一擔任村干部就會自然而然產生的,必須有專門的紀律教育。教育的重任在于保護農村干部,使其遠離腐敗風險。相較于等到農村干部嚴重違紀違法了才去采取措施,經常性地對其進行紀律教育、警示教育更加具有源頭防腐作用。報載,貴州省六盤水市紀檢監察部門經常在農村開展“以案說紀”活動,結合案例宣傳“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增強“查處一案、教育一片”的執紀效果。去年全年,該省農村共有134名涉嫌違紀人員主動向紀檢監察機關交代問題。
讓農村干部遠離腐敗風險,還需要織密制度網眼,扎緊權力籠子。據載,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大爐塘村黨支部原書記李洪舉在3年時間里,先后為7名家庭成員制造虛假農危改資料上報,騙取補助資金10萬元。事發后,李洪舉被給予開除黨籍處分,收繳違紀所得,其涉嫌違法問題移送司法機關。目前,該省紀檢監察機關協調財政、審計、住建等部門,針對農村危房改造補助開展專項監察,走訪68.2萬戶農危改戶,發現問題9328個,涉及問題資金1.31億元。只要上級部門把經常性的惠農資金專項監察落到實處,就會形成巨大的壓力,迫使個別農村干部縮回伸向惠農資金的黑手。
強農、惠農、富農的力度越大,越要加強對農村干部的教育,越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黨的好政策惠及億萬農民,才能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焦作日報2016-03-24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