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長大,在城市生活,我們不熟悉農村。本應沒有資格評述農村,但每次到農村拍攝總會引起心中陣陣悸動。
猴年伊始、看到兩篇關于農村的文章。一篇是蔡漢平寫的《走向死亡的農村!》。作者特別寫到這是裝滿了童年記憶的江南故鄉。多年來,故鄉從未離開過他的視野,并因為愛它,才為它的人情嬗變而心疼,為生活在這里的村人遺憾而痛心。賭博盛行、買碼風欲演欲烈、更加的自私虛榮、攀比越來越強、再無耕讀傳家、荒蕪的土地和日漸凋零的老一輩等是當前農村不容忽視的問題!
另一篇是劉毓慶的《鄉紳消失后,鄉村便不可避免的衰落》。植根于鄉土的中國文化之樹,“葉”不歸根,根上的“水土”又大量流失,這棵大樹面臨的不僅僅是凋敗,而是枯死!
當城鎮化工業化高歌猛進時農村向何處走?歷史的考題不容逾越!
然而,相比之下奇峰村是幸運的!
因為她待發展,所以她保留。東風一夜花如雪,幾百年來祖先留下的萬顆梨樹,梨雖已不甜,但花卻留下了人,招來了人。
這里的花是潔白的、這里的水是清澈的,這里的山是蒼綠的,這里的人是淳樸、善良、熱情的!這個地方依然樸素、真實!
每一次來都仿佛是匆匆的過客,走之后總在內心留下許多遺憾。那么多的美景,看過了,感受過,也在鏡頭里記下了,可每次翻開都會覺得是初見那般。
總有再去走一次的沖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