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農產品價格出現明顯上漲。2月份CPI增幅超預期,此輪農產品和豬肉價格的上漲的確會直接導致短期內物價的上漲,但是其拉動作用或有限,隨著短期因素的作用結束,供給端的逐步恢復,物價回落,CPI 不存在持續快速上漲的支撐力量。
按照慣例,春節過后,隨著節日消費需求的結束,農產品價格都呈持續回落狀態,至少40-50天之后價格才企穩回升,而今年在節后一個月不到農產品價格出現明顯上漲。2月份CPI增幅超預期,中國是否會陷入“滯脹”引起熱議,此番農產品價格不降反升也加劇了市場的擔憂。
從農產品的內部結構看,3.14-3.20當周農產品價格出現明顯回升,主要是由于蔬菜類和果品類價格上漲所導致。近三周蔬菜類和果品類價格漲幅明顯,這兩類產品價格的上漲是此次農產品價格指數上漲的主要推手。
此次農產品價格指數的上升會進一步推高CPI 數值。而即使豬肉價格保持在高位運行,其同比增速將呈遞減趨勢,對CPI 的拉動作用也將遞減,因此,此輪農產品和豬肉價格的上漲的確會直接導致短期內物價的上漲,但是其拉動作用或有限,隨著短期因素的作用結束,供給端的逐步恢復,物價回落,CPI 不存在持續快速上漲的支撐力量。
一個經濟體的總體物價水平有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經濟增速和貨幣供應量。通過作CPI、GDP、M2的同比增速對比可以看出,歷史上每一次GDP的快速上升以及貨幣供應量的擴大都會帶動CPI 的快速上漲,反之則會拉低CPI 增速。2016 年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2 月PMI仍位于榮枯線以下,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明顯,而靈活適度是今年貨幣政策的主基調,M2增速不可能出現大幅上升,全年M2 增速仍然控制在13-14%的區間。不僅如此,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的2016年財政赤字率為3.0%,并明確指出赤字用于減稅降費,預算報告中財政收支增速大幅降低,可以預期2016年財政政策的擴張力度有限,不會通過強刺激手段拉動經濟。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意味著2016出現嚴重通脹的可能性較小,全年CPI漲幅仍然會在2.2%左右,距離3%的政府調控目標仍然有很大距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齊魯財富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