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糧食價格為何下跌?農民還有補貼嗎?

[ 作者:中金在線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4-01 錄入:吳玲香 ]

我國糧食價格為什么會下跌,以后農民還有補貼嗎.對于這些農民普遍關心的問題,在北京召開的宣傳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暨2016三農發展大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給出了答案。

1999年開始,我國糧食產量出現了連續五年滑坡,2003,糧食總產量降至8000多億斤,那時是供不應求。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中央加緊研究三農問題,提出了重中之重的概念,并從2004年開始,把中央一號文件這個編號重新給予指導三農工作。

2004年開始,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允許多主體,尤其是民營經濟成為糧食購銷主體,實現糧食多渠道購銷。2006年中央又提出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綜合性補貼。目前這四項補貼一年的投入是1700億元。最開始實施這個政策時,反復掂量,是利大于弊的政策,當年提這個政策是對的,但如果各方面的條件發生了變化,這個政策也可能變為弊大于利,不改就走不下去了。

2004年剛開始實施最低價收購政策的時候,由于當時糧食供求關系緊張,當時的最低收購價是低于市場價的,它只能對市場價格起一個托底的作用,如果市場價格低于最低收購價,就由國家來收購。這個政策實施的最初4,基本沒有啟動最低收購價,最低價也沒有作出任何調整。這表明這個政策是非常好的,沒有人付出代價,但糧食產量持續增產,糧價持續上漲,這個政策收到了極好的效果。

2008年開始,國家不斷調整糧食最低收購價,一直調到2014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從2008年到2014,提高了14%,稻谷從0.7元多提高到1.3元多,提高了91%以上。實施這個政策,我國糧食實現十二連增”,其中有一個道理,對農業農村工作,必須兩手抓,一手抓農產品供給,一手調動農民積極性。

只有把價格分開,讓國內產品的價格不比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貴。否則一定會選擇便宜的東西,只有它的需求擴大了,生產出來的東西才好賣。陳錫文強調,最關鍵是不要讓農民受大量的損失。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金在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天堂 | 色婷婷狠狠97成为人免费 |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 | 依依成人影院久久久午夜 |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综合5g | 亚洲精品首页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