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小鎮、基金小鎮、無人機小鎮、美妝小鎮、夢想小鎮……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地方探索下,特色小鎮在全國迅猛發展。專家認為,特色小鎮建設宜突出特色與產業融合,強調整體規劃并實現土地集約使用,同時在城鎮化過程中要留得住“鄉愁”,避免“千鎮一面”。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充滿魅力的小城鎮”。從國外經驗來看,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特色小鎮,如瑞士達沃斯小鎮,美國格林威治對沖基金小鎮,意大利匯聚世界藝術家和金融家的波托菲諾小鎮,法國普羅旺斯小鎮等,對引領經濟發展、破解空間資源瓶頸、改善人居環境均有積極意義。
專家認為,特色小鎮應注重“特色”與“產業”融合發展,尋求可持續發展。浙江烏鎮在保留歷史文化風貌的同時,將戲劇產業完美融入,使千年古鎮煥發出新的風采,并提升了國際知名度與經濟效益。
地處北京南四環外中軸線上的槐房村近幾年積極轉型升級,全力打造體育產業。據槐房村總支部委員會書記張洪介紹,槐房村將建設國際足球小鎮,建設足球狂歡廣場、足球嘉年華、體育奧特萊斯等設施,建設擁有標準規格滑雪道的滑雪場集群,以及以體育健身、兒童培訓、家庭休閑結合的槐房體育綜合體。
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劉國永認為,槐房村將本地發展與體育產業結合具有借鑒意義。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占GDP比重僅為0.7%,而國際上普遍為2%至3%,體育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特色小鎮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注意整體規劃。規劃方面,應該“謀定而后動”,在產業、文化、生態、智慧生活等領域有通盤考慮,并注重項目間的協調與促進,避免“攤大餅”和一哄而上。在發展定位和項目選定方面寧可放慢一點,做好整體規劃,給未來發展留有余地。
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應通過盤活低效土地,提高土地容積率等方式實現土地集約使用。北京奧林匹克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市場開發委員會主任王奇指出,以國外為例,很多城市的體育場館下方都建有商業購物設施,這種綜合利用的方式比平鋪兩個項目顯然要節省很多用地。
同時,特色小鎮建設中要留點“鄉愁”,保留地域建筑文化,避免“千鎮一面”,成為現代建筑從城市向鄉村的延伸。英國規劃界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值得借鑒,如蘇格蘭愛丁堡就以古色古香的城堡、街道和建筑吸引了大量游客,實現超過30%的旅游對經濟貢獻率。浙江西塘、烏鎮,江蘇周莊,江西婺源等國內保留歷史古居和建筑特色的古村鎮每年也吸引大量游客前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3月3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