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糧食的豐收與價格關系到每位公民的生活,糧食價格過高就會增加公民生活支出。增加個人生存負擔,對低收入人群生活影響恨大,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十年來中國農業發展迅猛,糧食豐產豐收,實現產量十連增的大好態勢,為了儲備這些糧食國家大力建設糧庫儲存這些糧食。
國家為了農民能賺到錢,加大收儲力度,發放土地直補,給農民保護價,糧食價格趨于平穩,農民賺到了錢,百姓安居樂業,農民蓋上了磚瓦房。
可是糧食價格在農民眼里并不高,因為他們的利潤很小,但是中國糧食價格跟其他產糧大國相比價格卻高的很多,所以很多大型加工企業都從國外進口低價糧食,中國高成本的糧食只能存放在倉庫里積壓,甚至連進口糧食都沖擊著國家的糧庫,自家的糧食消耗困難還要存別人家的糧食,國家還真有很多說不出的苦衷啊。
看來只有糧食市場定價,與世界糧食價格平均,中國糧食才有出路,中國才不會被巨大的庫存壓的透不過氣,市場是殘酷的,豐產就意味著低價,價格越低就越有市場,中國想要改變被動格局只能恢復市場定價。
2016年國家實行價補分離,糧食完全由市場定價,糧食價格一路走低,國家為了不讓農民利益受損,發放各種農業補貼,土地直補,等等... 可是 這些仍然改變不了農民種地虧損的局面。
農民種植成本過高,平均每晌土地種植玉米成本為11000元左右,產量8到10噸左右,受干旱,臺風影響,產量會有所下降,成本增加,預計今年潮糧收購價格為900到1000元左右甚至更低,補貼預計每晌地1600元左右,這樣農民幾乎沒有什么利潤,甚至虧損。
如果糧食價格一直保持低迷狀態,就要降低農民種植成本,如果種植成本不降低,農民無利可圖,將會有更多的農民放棄土地,尋求其他謀生之路。
這也許是中國農業的轉折點,國家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都要為之付出努力和代價。只要我們團結努力相信會有美好的明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景年知幾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