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追溯是指通過登記的識別碼,對商品或行為的歷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蹤的能力。近幾年,因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行業內也都在提倡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很多企業也都在創新和研究體系的建立和實踐。
體系的建立,除了可以提高政府管理部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效率,增強消費者的安全感,也可以提高生產企業誠信意識和生產管理水平和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孫立武:
互聯網+盛行給農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其有了“農業發展靠電商“的美譽。解決了農產品的距離成本,拉近了產品與消費者的距離感,提升了農產品產銷雙方的幸福指數。
在產品與消費者越來越近的關鍵時刻,農產品的質量問題卻讓兩者的關系有所降溫,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問題歷來是國家關心的重點問題,但近年來,相繼曝光的瘦肉精事件、 “毒花椒”事件、墨汁粉條事件、“毒生姜”事件、西瓜膨大劑事件等各種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令人瞠目結舌。
尤其是由于農產品的特殊性以及我國缺乏生產標準化應有的規模基礎,標準化發展有很大的約束,加上信息不透明,導致監管難度比較大,最終讓消費者黯然傷神,也令形勢一片大好的農產品銷售深陷尷尬局面,“藍瘦,香菇”溢于言表。
2015年國慶節,號稱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出臺,令違反食品安全的生產商家聞風喪膽,也讓消費者看到了曙光,但法律更多起到警示作用,歸根結底,構建農產品質量溯源追溯體系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2016年6月國家農業部出臺加快推進農產品溯源的建設體系的意見,更是為農產品質量溯源體系提供了一個政策的指導方向。
其實啊,農產品質量標準的制定不僅要追溯產品品質、加工包裝,而且要把控上游生產環境、生產技術等環節,形成一套完善的全程標準指標體系,標準化的道路任重道遠。從田間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農產品產銷的公開透明化、品質可控化,不僅能讓消費者知曉產品的來龍去脈,更是讓產品真正走入了消費者的內心。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將會讓更多農產品以輕松驕傲的姿態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央廣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