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央三令五申強調,推進新型城鎮化不能靠行政命令、搞“運動式”,但媒體披露,仍有一些地方層層分解、相互攀比、調整口徑,存在人為推高城鎮化率數字亂象。同時,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等“三權”有償退出渠道不暢,土地市場萎縮、配套政策滯后加劇融資難等問題,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阻力。
城鎮化率數據亂象背后,顯然是地方主政者們將城鎮化建設當作一項政績來實施。如果僅僅是數據虛假,尚且還可歸結于政績觀出了問題的層面,但如果虛假數據背后,存在趕農民上樓、進社區行為,恐怕將侵害農民的各項權益,加劇農村矛盾,進而影響社會穩定。
城鎮化建設應該本著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節奏水到渠成,而不能被強行規劃,搞攤大餅式的城市擴張,否則,只會將城鎮化做成一鍋“夾生飯”,城鄉居民間不能充分融合,尤其進城農民難以順暢融入城市,甚至導致兩類居民在情感及價值觀的撕裂、對立。
推進城鎮化建設,主政者須首先考量農民的權益。當城鎮化以犧牲農民權益為代價,這樣的城鎮化就不是健康科學和諧的城鎮化,難言質量和成效。弄不好就會嚴重傷害“三農”。這必須引起各地高度重視和足夠的警惕。
據悉,多數試點中小城市已經全面放開農民進城落戶,但即使是“零門檻”,農民落戶城市的意愿并沒有出現政策設計者期待的“井噴”,在南方某試點縣去年農轉非僅200多人,可謂“寥寥無幾”。隨著農村戶口“含金量”逐漸提高,相當一部分農民愿意在城市買房、工作、生活,但卻選擇把戶口留在農村。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2016年09月02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