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土壤污染成食品工業綠色發展瓶頸

[ 作者:湖南綠色食品網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28 錄入:吳玲香 ]

天藍、水凈、土好、食品安全——這些老百姓樸素的期盼,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得以體現。綠色發展的內容占據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的重要篇幅,公報提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成為指導十三五發展的五大理念之一。食品工業如何實現綠色發展?有專家指出,要從農業源頭入手,切實解決水及土壤污染問題,食品安全問題才能從根本得到破解。

發展瓶頸:土壤污染問題成食品安全重大挑戰

目前,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2014年我國發布的建國以來第一個全國性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土壤侵蝕總面積達294.91萬平方千米,占普查范圍總面積的31.12%,全國土壤總的污染超標率達到16.1%。公報還顯示,我國西南和中南地區的土壤重金屬超標范圍較大。目前全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耕地污染總體點位超標率高達19.4%,其中中度污染占1.8%,重度污染占1.1%。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資源環境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所長姚一萍指出,我國耕地單位面積農藥使用量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多,過量使用化肥、塑料農膜等問題造成土壤污染加劇,亟須加強耕地質量保護。

中國科協副主席陳章良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曾表示:土壤污染已嚴重威脅到老百姓的健康。對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已到了立即處理、必須解決的地步。

江南大學副校長金征宇在對我國食品產業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的報告中指出,未來,我國食品產業面臨的挑戰主要是: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全國有70%左右的城市不能達到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水體污染較為突出;土壤污染日益凸顯。同時,隨著對食品安全要求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源頭,如土壤、水、空氣等的污染問題也將日漸凸顯。

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副主任、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滕佳材在今年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上強調,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的形勢仍然不容樂觀,我國食品采配基礎還比較薄弱,農藥獸藥殘留超標,違禁添加劑濫用,假冒偽劣屢打不絕,環境因素導致的食品污染也日益加重。

中山大學食品與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長劉昕告訴記者,我國重金屬污染的農田約有1000萬公頃,農產品農藥殘留檢出率偏高,抗生素存在過量使用現象,農用地膜和塑料大棚的應用導致塑化劑殘留問題嚴重。上述因素直接加劇了土地污染問題。

劉昕特別指出,抗生素抗性基因作為一種新型環境污染物已引起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高度重視。研究人員在養殖場糞便中發現了數量和濃度水平高得驚人的獨特抗生素抗性基因,從糧食和蔬菜基地土壤中檢測到抗生素含量超過獸藥國際協調委員會提出的生態毒害效應觸發值,從城市污水處理工廠出水及底泥中分離到數量龐大的耐藥菌株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從許多蔬菜、肉、魚、蛋、奶中檢出含有大量常用抗生素的耐藥菌株和多種類的抗生素,從多條江河自然水體中檢測出了微量抗生素。這些抗生素抗性基因能通過基因的水平轉移,在環境中傳播和擴散,對養殖區域及其周邊環境造成潛在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并對公共健康、食品和飲用水安全構成威脅。

政策支撐: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在制定中

記者了解到,作為我國在土壤環境保護領域的第一部專門法律,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在制定中。2014年以來,環境保護部連續發文,完善產業準入條件,嚴格環境執法,對造成土壤嚴重污染的工礦企業實行限期治理,對耕地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歷史遺留的工礦污染及土壤環境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和專項整治,加強集中式治污設施的環境監管,規范危險廢物儲存和處理設施運營,防止對周圍土壤污染。

據了解,2020年國家的相關計劃目標要做到一控、兩減、三基本,首先要控制水,二是要兩減,2020年,我國的農藥、化肥必須是零增長。三是三基本,即動物糞便基本得到利用,農業廢棄物基本得到利用,人的糞便基本得到利用。

目前,對于土壤污染治理,農業部開展以下工作:一是將對污染耕地家底進行徹底清查,為修復治理提供依據;二是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工作,啟動重金屬污染修復試點工作,加強耕地質量檢測,實行耕地質量年度報告制。三是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努力實現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四是配合國土資源部,加強永久基本農田的劃定,將優質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五是推進保護耕地的立法工作。

破解之道:盡快建立土壤污染長效監管機制

如何根本治理土壤污染?劉昕建議,盡快建立土壤污染長效監管機制。建立控制濫用抗生素的長效機制,推動制訂和完善獸藥、漁藥藥物殘留限量標準及檢測方法,把抗生素污染納入國家環境監測目標范圍。劉昕表示,國家要重視抗生素抗性基因這類新型環境污染物、抗生素替代產品和污染去除修復技術研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減輕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還應加大投入力度,積極開展抗生素在水環境和土壤中的去除以及修復技術研究,以有效保護土地和水資源。

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農業標準的滯后和環境污染是根源之一。如果把解決食品安全僅局限在食品企業的工廠內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向產業鏈前端延伸。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應從農業入手,而農業除了面臨缺水的問題外,另一個問題是化肥、農藥。我國化肥的使用量是全球的4倍,從而導致我國的土地目前只能吸收30%,70%全部進入地下污染水環境。他指出,農業廢棄物是造成食品安全的又一個關鍵環節。由于農業生產方式不當,導致農業廢棄物得不到合理、科學的利用。

行動實踐:生態種養循環模式助產業綠色發展

有專家認為,唯有實現糧改飼種養結合模式,將污染環境問題徹底根治,才能解決食品安全的最大問題。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核心內容就是實現農業方式的根本轉變。那么,我國的農業龍頭企業又是如何在糧改飼種養結合模式上進行實踐的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相關企業從根本上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轉變種植結構,為農牧結合、生態循環提供了條件。用青貯玉米和小麥秸稈發展規模化肉羊、肉牛養殖,大幅提升了牛羊肉的生產能力、水平和產品質量。牛羊養殖糞污經過無害化處理后,作為有機肥施用于糧食和果蔬種植,減少農業種植中農藥、化肥等使用,實現農業循環生產和環境保護。這種生態養殖循環模式,不僅可以在大田種植中大量使用羊糞肥,進而減少化肥的用量,秸稈過腹還田又消滅了蟲卵,從而減少了害蟲,進而減少了農藥的用量,改善了土質,保證了糧源清潔。從而形成了地種糧,糧結稈、稈喂羊、羊拉糞、糞還田的綠色、低碳農業。

有業內人士認為,通過土地流轉,打造清潔糧源基地,通過種加養模式,發展綠色、循環、生態農業鏈,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領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不僅實現了農業向規?;?、現代化、智能化方向的發展,同時保障了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的食品安全。

食品產業要綠色發展,把控源頭是關鍵。目前,正有越來越多的農業企業和食品加工企業開始意識到這一點,將行動付諸于實踐。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湖南綠色食品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69式 | 伊人久久精品久久亚洲一区 | 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AV在线免费看 | 日韩少妇AV在线不卡中文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