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回落,糧食種植業收益創下1978年以來的最差一年。
當前秋糧收獲基本完畢,從各地監測信息來看2016年全國糧食生產受到高產玉米面積下降,及不利天氣影響,全年糧食產量有所下滑。國內糧食價格為近年來低位水平,糧食價格同比下滑明顯,對農民收入產生明顯影響。糧食價格連續兩年大幅度下降對宏觀經濟和社會穩定產生明顯不利影響。兩年間累計帶來全國隱性勞動失業達到約5000萬人,財政收入下降約3750億元。為保證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穩定農民收入,推動農村勞動就業有效增長,同時維護后期糧食生產穩定增長,確保國內糧食穩定供應。
一、2015/16年糧食種植收益回顧
國家發改委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顯示,2015/16年度中國農戶糧食平均銷售價格約2326元/噸,同比同比下降約6.51%。單位面積總產值約16644元/公頃,較上年下降約7.02%。2015年糧食種植單位面積總產值約16351元/公頃,較上年增長約2.01%。糧食作物單位面積凈利潤約293元/公頃。較上年下降約84.33%,成本利潤率約1.82%,單位面積的凈利潤和成本利潤率為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1.從糧食種植對農民收入與就業影響來看
2015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約10772元,比上年增長約8.90%。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約31209元,較上年增長約8.20%。農民專業種植糧食作物實現農村人均收入水平需要經營土地1.65公頃,實現城鎮收入水平需要4.78公頃土地,同當前人均耕地0.15公頃差距甚遠,農村居民依靠經營自家責任田種植糧食作物只可以獲取農村平均收入水平9.09%,實現城鎮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3.14%。當年國內農村家庭常住人口3.9人,實現農村人均收入水平需要經營土地6.43公頃,實現城鎮收入水平需要18.64公頃土地。全國1.35億公頃的農業耕地種植糧食作物農民完全就業勞動承載能力約8186.7萬人,較上年下降約2854.2萬噸,降幅達到25.85%。實現城鎮地區收入水平完全就業水平,勞動就業承載能力約2825.8萬人,較上年減少約960.7萬人,降幅約25.37%。
從當前基本國情來看,實現我國城鄉經濟一體化,實現農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需要加快農村勞動力有效轉移進而加速農村土地流轉,土地流轉由當前的14.33%提高到90%以上,農村地區家庭農場專業化經營可以基本達到城鄉經濟一體化。
2.從糧食種植產業總體收入來看
2015年全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約1.1334億公頃,糧食種植總產值約18864億元,較上年下降約6.51%,糧食種植占全國種植業產值32.73%較上年下降4.23%。利潤總額約332億元,較上年下降84.25%。糧食種植收入占全部種植業收入比重大幅下降,將會誘發流轉土地非糧化經營,或大量耕地撂荒帶來后期糧食生產隱患,影響經濟與社會穩定。
二、2016年糧食生產回顧從生產成本來看
2015年10月-2019年9月期間,國內主要化肥平均價下降約6.3%,其中尿素,氯化鉀及三元復合價格累計同比分別下降約6.69%,4.27%,2.94%。單位面積化肥投入約1901元/公頃,同比下降約4.01%。考慮其他物質投入及各類間接投入,單位面積物質與服務投入總額約6419元/公頃,同比增長約0.68%。綜合物質與服務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全部成本約15575元/公頃,較上年增長約1.14%。
1.從單位面積種植收益來看
根據艾格農業對全國糧食生產監測來看,2016年全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約1.129億公頃,較上年下降約0.38%。單產也有所下滑。價格方面從5月份新糧大量上市以來出現持續下滑,累計降幅達到10.37%,降幅超過上年同期水平,國內糧食生產出現嚴重虧損;預計后期糧食價格仍將繼續反彈,且可能出現2002-2003年的漲勢,降幅會有所縮小,預計作物年度總體降幅約8%左右,單位面積糧食種植總收益約15333元/公頃,其中現金收益約7944元/公頃,較上年分別下降7.88%,14.11%。單位面積凈利潤約-1204元/公頃,成本利潤率約-7.36%,為1978年以后最低水平。
2.糧食種植對農民收入與就業的影響
2015年1-3季度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40%,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7.80%。預計全年農村人均總收入11677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644元。綜合單位面積種植收益與勞動用工折價,實現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單個農業生產者種植糧食需要經營耕地2.21公頃和6.38公頃,按照農村家庭3.90人核算,農村家庭需要經營8.63,24.87公頃土地,為歷史最高水平。全國1.35億公頃農業耕地種植糧食作物農民的完全就業勞動承載能力為6106.3萬人,較上年下降2080.4萬人,降幅達到25.85%。實現城鎮地區的收入水平完全就業的勞動承載能力2119.4萬人,降幅為主706.4萬人,較上年下降25.00%。
3.從糧食種植產業來看
2016年中國糧食作物種植產業總產值降到17312億元,較上年下降8.23%,為5年來最低水平。全部種植業產值方面,1-3季度全國種植業總產值較上年增長4.0%,按照這一增幅全年種植業產值為59941億元,糧食種植業產值占到全部種植總產值28.88%。農民種植糧食總利潤-1360億元,較上年下降1692億元。農民種糧凈利潤為197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農民種糧凈利潤大幅下降直接影響農村地區總體消費水平,中小企業產品需求,中小企業就業狀況甚至影響中小城市的房地產銷售,對整體國民經濟帶來嚴重負面影響。
三、糧食產業收入下降對宏觀經濟影響分析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2015年種植利潤下滑帶來可支配收入下降1777億元,農民收入下滑帶來社會總需求下降9355億元,為年度GDP增速的1.38個百分點。從從國家財政收入角度來看,2015年我國財政收入占到社會總需求的20.03%,農村地區總需求下降會導致國家財政收入下降1874億元左右。
就業方面,考慮農村居民完全就業承載能力勞動就業下降2854.2萬人。第二產業來看,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人均主營業務收入為企業人均銷售118萬元/年左右,農村地區總需求下降導致工業企業就業人數達到79萬人左右。總體來看,糧食價格回落后帶來全社會隱形勞動失業下滑2933.5萬人。
2016糧食產業下降對宏觀經濟影響進一步加深。2016年糧食生產凈利潤下滑,農民種植糧食總利潤-1360億元,較上年下降1692億元。考慮2016年農村地區邊際消費傾向提高到0.82水平,居民凈利潤下降帶來GDP下降9359億元,為2016年全年GDP1.27個百分點。從國家財政收入角度來看,2016年1-9月我國財政收入占社會總需求19.66%,農村地區總需求下降導致國家財政收入下降1840億元左右。
就業方面,考慮農村居民完全就業所能承載動勞動就業下降2080.4萬人,第二產業來看,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人均主營業務收入為企業人均銷售120萬元/年左右,農村地區總需求的下降導致工業企業就業人數達到78萬人左右。總體來看,種植業農民凈收入下滑后帶來全社會的隱形勞動就業下滑2158.4萬人。
綜合兩年累計影響,增加隱形失業人口到5092萬人,國家財政收入下降3754億元。農業隱形失業人口的大幅增長一方面大幅增加勞動就業壓力,更重要的增加的農村地區不穩定因素大增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同時會到來大量農民離開耕地進入城市,帶來農村耕地的荒蕪和城市就業壓力增加。
四、總結
上述分析顯示,連續兩年糧食價格對整體經濟不利影響,中央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穩定種糧農民收入水平,確保農村地區社會總消費能力不出現繼續大幅下降,影響總體經濟增長,為整體經濟持續增長提供基本的需求動力。穩定農村地區的經濟與社會形勢,推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進步,實現城鄉經濟的全面和同步發展。
面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對農業生產的不利與農業產業下滑對整體經濟與社會的負面影響,須有清晰的認識,并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恢復農村經濟的穩定政策,及時彌補農業和農村地區的發展短板,有效利用農村資源,為我國農業更好的服務我國整體經濟,實現我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艾格農業)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