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提出要順應世界“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重點開展“互聯網+”協同制造等11大行動計劃。農產品加工業是經濟社會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休閑農業是拓展農業多功能的新型農業產業形態和新型消費業態。當前,隨著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發展,不斷推進“互聯網+”在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發展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行業“互聯網+”發展現狀
(一)“互聯網+”與行業智能制造
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即傳統制造業企業采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改造原有產品及研發生產方式,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與“工業互聯網”、“工業4.0”的內涵一致。近年來,農產品加工業在生產過程自動化、管理方式網絡化、決策支持智能化以及裝備設施遠程監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娃哈哈集團采用實時數據庫技術、智能化在線控制生產車間、物聯網及智能機器人物流管理系統等技術,將信息技術與食品飲料生產技術深度融合。伊利集團在智能化管理方面打造覆蓋“產品研發-生產制造-質量管控-終端銷售”各個環節的智能化管理項目,在奶制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環節均采取自動化管理。中糧集團將智能制造與云計算應用于企業的生產和管理中,采用ECR模式,將制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的經濟活動進行整合,以最低成本、最優和最快實現消費者需求。天地壹號飲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蘋果醋時采用果醋發酵系統檢測和及時調控每一個發酵罐的溫度,該系統是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化系統,將發酵控制技術與信息系統相結合的產物,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使得員工的主要工作由生產轉變為檢測,而生產工序則是由智能系統根據上傳到電腦的數據進行復雜的操作來進行的。目前,杭州娃哈哈集團的食品飲料生產智能工廠試點項目、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乳品生產智能工廠試點示范項目入選了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
(二)“互聯網+”與行業電子商務
互聯網與商貿領域的融合歷史相對較長。多年來,電子商務業務伴隨著我國互聯網行業一同發展壯大,目前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發展前景廣闊。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電子商務近年來也有長足發展。根據《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14)》的數據顯示,2014年,在阿里零售平臺上的農產品賣家有75.0萬個,同比增長60.6%;完成農產品銷售483.0億元,同比增長69.8%,其中加工及包裝保鮮產品的銷售額約占總量的94.5%。根據2015年5月開展的全國食用類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狀況問卷調查顯示,在收到的10922家企業的有效樣本中,有47.5% 的企業開展了電商銷售;在尚未開展電商銷售的企業中,有54.9%的企業正在籌劃開展相關業務。在已開展電商業務的企業中,在阿里、京東、1號店等電商平臺有自營店的占34.6%,自建電商銷售部門的企業占比達到53.8%,涌現了例如中糧我買網、嘉和一品餐飲O2O等一批典型代表。
進入本世紀以來,休閑農業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逐漸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鄉村旅游、農家樂等娛樂項目在電子商務平臺得到廣泛應用,休閑農業電子商務網站紛紛崛起,提供各種鄉村休閑娛樂信息,內容包括鄉村采摘、農家院、生態園、民俗村等,部分網站平臺實現在線訂購支付功能。這類平臺提供一種新型的農村在線服務與線下服務結合的交易方式,產品服務是與消費同時進行的。我國休閑農業電子商務網站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服務或產品生產商網站,如煙臺農博園、北京安利隆山莊網、鄉村婺源旅游網、東方高爾夫鄉村網等;二是第三方平臺網站,如攜程網、藝龍網、去哪兒網、中宇生活網、黃山旅游電子商務網等;三是其他專業的休閑農業信息網站,一般由各級政府部門主辦,如京郊農家樂旅游信息網、浙江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網、中國鄉村游網、中國休閑鄉村旅游網等。
(三)“互聯網+”與行業公共服務
依托互聯網打造一批網絡化公共服務平臺是推動“互聯網+”協同制造的重要舉措。近年來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高度重視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一是依托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建立中國農產品加工信息網,及時發布農產品加工業有關行業信息,為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企業提供信息服務。二是依托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建立農產品加工國際標準跟蹤信息網,對重點國家和地區、重點品種及農產品加工相關標準進行跟蹤整理與發布。三是建立中國休閑農業網,為各級農業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提供者和消費者、鄉村旅游相關服務機構等提供服務。四是建立主食加工業精品之窗網站,為主食加工業示范企業的網上申報及主食產品、技術裝備在線展示提供平臺。五是開發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對農財兩部實施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進行動態跟蹤管理。六是開發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監測分析系統和統計數據庫,為農產品加工業統計監測工作提供支撐。此外,各地方政府、社會組織及企業也根據地方和行業特點,積極建立公共服務平臺,為農產品加工業企業和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息咨詢、企業宣傳、技術裝備等服務。
二、行業“互聯網+”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對“互聯網+”認識不到位。目前我國的傳統產業存在較為嚴重的觀念固化的現象,對“互聯網+”發展趨勢認識不足、認識不到位,農產品加工業企業和休閑農業經營主體也廣泛存在這種現象。一方面,這些傳統企業受經營方式、經營理念、思維慣性等因素的影響,對互聯網仍然有懷疑和抵觸的心態,主觀上還不能夠積極主動的去擁抱互聯網,對云計算、大數據等基礎設施服務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應用,也沒有適應消費者作為主導的商業格局的轉變。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對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的認知、了解還不夠深。
(二)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較低。長期以來,農產品加工業企業和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大多規模偏小,家族經營較為廣泛,企業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比較落后。據全國食用類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情況調查數據顯示,雖然我國農產品加工企業互聯網銷售業務增長迅速,但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普遍較低,采用了ERP系統 來經營管理企業的占比僅為18.8%。在傳統信息化技術采用尚不普遍的情況, 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采用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互聯網+”面臨巨大挑戰。
(三)行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目前,我國在寬帶、現代物流等“互聯網+”基礎設施方面投入非常不足,特別是城鄉、中西部的“數字鴻溝”嚴重制約信息技術的深入普及、應用,這對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互聯網+”發展產生嚴重制約。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工作越來越眾多,對農業與農村的財政支持、政策扶持等方面逐年加大了力度,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與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但總體上關于農業與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偏少,不能滿足當前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需要。
(四)行業“互聯網+”人才隊伍亟待加強。人才缺乏是企業在推動“互聯網+”中遇到的關鍵問題。目前,與低技能的勞動力相比,適應“信息經濟”發展的相關專業人才非常短缺,人才結構不盡合理。比如,電子商務人才、移動互聯網人才、互聯網金融人才等領域培養機制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農產品加工業及休閑農業“互聯網+”專門人才則更加短缺,難以適應行業行業“互聯網+”形勢發展的需要。
三、行業“互聯網+”發展的思路、目標與措施
(一)總體思路
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互聯網+”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緊緊圍繞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的核心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有效提升消費需求為主線,推動互聯網與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深度融合,大力提升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互聯網支撐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基于互聯網的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新業態成為產業增長新動力,建立覆蓋全國重點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企業的信息公共服務網絡,互聯網與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初步建立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 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產業生態體系。
(三)重點任務
1.研究推廣“互聯網+”典型模式。研究總結各地推進“互聯網+” 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的好做法和好經驗,示范推廣一批“互聯網+” 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好模式,鼓勵和支持地方、行業組織、企業舉辦舉辦“互聯網+” 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研討會、論壇,研究“互聯網+” 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2.鼓勵支持 “互聯網+”平臺培育。充分發揮農業部門牽線搭橋的作用,積極組織、引導企業參加“互聯網+” 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行動,積極發展各類電商平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重點企業聯合組建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及技術轉化應用服務平臺。支持搭建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網絡交易平臺,打造永不落幕的投資交易洽談會。支持建立農民合作社農產品加工示范社電商服務平臺,促進合作社農產品、食品和休閑體驗產品實現網上銷售。
3.組織開展“互聯網+”人才培訓。充分利用新型職業農民教育、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等項目,聯合有關教育培訓機構、電子商務企業,重點組織農產品加工企業負責人、休閑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單位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互聯網+”技術和理念培訓、網上經營策略和技巧培訓和農民創業創新培訓,有計劃培養一批有理論和實踐能力的“互聯網+”人才。
4.推動促進“互聯網+”科技研發。組織有關農業高校、科研院所與重點企業圍繞“互聯網+”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關鍵技術、關鍵裝備開展重點攻關和研發,不斷增強“互聯網+”行動的科技支撐。組織有關單位積極研究和制定適應電子商務的農產品、食品和休閑體驗產品標準。
5.建立健全“互聯網+”公共服務。探索完善農產品、食品和休閑體驗產品“互聯網+”監測預警、質量標準和追溯體系,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互聯網+”平臺相關數據信息開放共享,實現全產業鏈數據互聯互通,不斷完善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互聯網+”公共服務體系。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協調。建立組織協調機制,形成合力,著力優化服務,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各省級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管理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把“互聯網+” 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作為創新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予以推進,加強工作指導,強化安全管理,注重總結經驗,提升服務質量,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2.爭取政策扶持。借助國家大力推進“互聯網+”行動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重要契機,積極爭取對農產品加工企業、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單位等新型經營主體推進 “互聯網+” 發展的政策扶持,積極爭取對農民開展“互聯網+”創業創新活動的資金支持,積極爭取國家加大對農業與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
3.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加“互聯網+” 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行動。發展綠色信貸,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等方式進行直接融資。積極創造條件,推進金融租賃深度服務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發展。
4.加大宣傳力度。構建穩定的報紙、雜志、廣播和網站、微信等宣傳推介渠道,形成報紙有文章、網絡有專題、廣播有聲音的格局。及時總結“互聯網+” 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的發展經驗、運行模式,加強先進典型的宣傳和推廣,努力營造社會各界關注和支持“互聯網+” 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的良好氛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業部網 2015-12-1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