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區、三園、一體”——今年特別重視抓手、平臺和載體的建設
相比本世紀前13份一號文件,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保持了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也與時俱進地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舉措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唐仁健介紹,這次文件特別注重抓手、平臺和載體的建設?!叭魏喂ぷ鳌⑷魏握呷绻狈ζ脚_、抓手和載體的話,往往落實不下去,所以今年一號文件在這方面給予了格外重視和關注,主要體現為‘三區、三園、一體’”。
“三區” 就是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糧食生產功能區是為了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包括稻谷、小米、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農產品生產的保護區,是為了確保我國重要的農產品能夠保持基本自給,這些品種包括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膠這五大產品。建設特色農產品的優勢區,主要是為了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提高我國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三園” 指的是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F代農業產業園主要是聚集現代的生產要素,主要目的是形成現代農業產業的集群。建設科技園,主要是突出科技創新、科技應用、實驗示范、科技服務與培訓等功能,目的是要打造現代農業的創新高地。關于創業園,現在很多下鄉、返鄉創業的人才要創業創新,得給他們提供必要的平臺。
“一體” 是指田園綜合體。文件特別規定,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業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收益,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總體來講,通過‘三區、三園和一體’的建設,來優化農村的產業結構,促進三產的深度融合,把農村各種資金、科技、人才、項目等要素聚集在一起,加快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span>
田園綜合體如何實現城鄉互動
田園綜合體:城鄉基礎設施的對接體
初期“以城帶鄉”模式下的農家樂之所以不可持續,主要是受限于鄉村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對自然景觀的強依賴性導致農家樂大多依附于旅游景點或依山傍水設立,但蜂擁而來的游客、猛增的餐飲游樂需求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大大超出鄉村薄弱基礎設施和大自然自凈能力的承受范圍。個體農戶缺乏動力也缺乏能力來配備大規模處理設備,同又難以形成有效的組織機制來統一建設、維護,只能任由污染排入江河、湖泊。如此,發展旅游與生態保護已經形成矛盾。
但在田園綜合體模式下,這一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作為一個產業多元、統籌規劃的開發者,它有能力也有動力對項目的基礎設施做好保障,能夠在開發前期就對鄉村基礎設施的承載力進行評估、率先改進。
田園綜合體的核心就是構建城鄉共享發展。田園綜合體則以田園生產、田園生活、田園景觀為核心要素,是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多產業多功能的有機結合體。作為鄉村旅游的新型業態,能夠成為城鄉發展的粘合劑,實現城鄉在多個領域的對接,構建城鄉內生性、可持續的聯動發展。
田園綜合體一般由五大部分組成:
景觀吸引核——吸引人流、提升土地價值的關鍵所在。
休閑聚集區——為滿足客源的各種休閑需求而創造的綜合休閑產品體系。
農業生產區——讓游人認識農業生產全過程,在參與農事活動中充分體驗農業生產的樂趣。同時還可以開展生態農業示范、農業科普教育示范、農業科技示范等項目。
居住發展帶——邁向城鎮化結構的重要支撐,構建了城鎮化的核心基礎。
社區配套網——產業配套、公共服務等形成的產城一體化的公共配套網絡。
回顧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思路轉變歷程:
核心宗旨的轉變:
出產實物(傳統農業)→提供體驗(自主式休閑農業)→改變生活方式(開發式田園綜合體)
三大模式的升級:
產業模式升級:由單一的農業生產到泛休閑農業產業化
產品模式升級:從單一農產品到綜合休閑度假產品
土地開發模式升級:從傳統住宅地產到休閑綜合地產
田園綜合體如何實現城鄉互動
中國田園綜合體發展概況
數據縱覽
早在2012年底的時候,我國就有8.5萬個村開展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主體達到170萬家,其中農家樂150萬家,從業人員2800萬,占全國農村勞動力的6.9%,年接待游客8億人次,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中國休閑農業產業已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亮點之一,并彰顯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政府扶持
從進入新世紀開始,國家幾乎每年都會公布一些休閑農業綜合體的優秀項目。2014年底,農業部和國家旅游局公布了37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00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這些示范縣與示范點遍布全國各地,定位與特色各不相同,進一步帶動了國內田園綜合體的發展勢頭。
經營主體
田園綜合體的開發經營,從最初的個體農戶經營模式,到后來初具規模的農戶+農戶模式,再到今天的公司+農戶模式,全方位地整合資源,形成了完善的鄉村文化載體。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司爾特 頭條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