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通過簡政減稅、放寬準入、鼓勵創新,持續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更好適應和引導需求。湖北作為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堅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和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既保持了較快的經濟增長,也在產業轉型升級上邁開大步。兩會期間,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就湖北如何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省長王曉東。
王曉東代表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也是湖北經濟發展的主線、主抓手。拎衣要拎衣領子。一年多的實踐證明,抓住了這條主線,就抓住了經濟工作的主要矛盾,抓住了破解發展難題的根本之策。去年,湖北按照中央部署,制定了1+N的總體方案。全省鋼鐵行業壓減過剩產能338萬噸,淘汰落后煉鋼產能416萬噸、煉鐵產能60萬噸,煤炭行業壓減產能1011萬噸,均提前兩年完成國家下達的三年任務。同時,在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
王曉東代表表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去年湖北開了個好頭,今年將通過“四深化一保障”,扎實有效推進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署要求,力爭有更大作為。
深化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有理有據去產能。今年已查處 “地條鋼”問題企業11家,淘汰產能149萬噸;兩年內關閉煤炭企業162家,削減產能1245萬噸;開展水泥、玻璃、化工去產能專項行動。因城施策去庫存。按照“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原則,在武漢市控制房價,其他市州消化庫存。統籌發力去杠桿。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在穩定或適度擴大總杠桿率的情況下,優化債務結構,擴大股權融資,加強債務管理,滿足經濟發展需要,有效防范金融債務風險。更大力度降成本。落實好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五個方面降成本的要求,打好“組合拳”,讓企業的獲得感更強。聚焦重點補短板。已制定湖北省精準發力補短板三年行動計劃,實施9個領域20項重點工程,著重推進高標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農村公路及公路安防設施、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四項“補短板”重大工程建設。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目標引領,做到三保,即保糧食安全、保食品安全、保農村穩定;實現三增,即增效、增收、增綠;守住三條底線,即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突出產品質量,以市場為導向提供優質、綠色、安全的農產品,打造湖北叫得響的農業品牌。突出產能提高,特別是糧食產量,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到“十三五”末,建成2142萬畝高標準農田,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0%以上。突出產業融合,深入推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十三五”末,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要占整個耕地面積的50%以上。
深化實體經濟發展。實體經濟是強省之基富民之本,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要“脫虛向實”,采取多種方式使生產要素向實體經濟聚集。要改革創新,解決實體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增強動力和活力。要優化環境,放寬準入落實政策,為實體經濟減負松綁。要品質驅動,以工匠精神、企業家精神提升質量,把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做優。 深化關鍵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創新,途徑是改革。要做好加減乘除法:市場活力做加法,政府權力做減法,創新引領做乘法,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做除法。要更大力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更大力度推進財稅、金融、物價等重要領域改革。更大力度以開放促改革,以自貿區建設倒逼改革。要善于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
“四深化”必須以嚴的紀律和實的作風作保障。湖北將以全面從嚴治黨,加強作風建設,保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利進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時報》2017-03-13(記者/魏昊星 柳潔)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