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的地瓜名氣大、味道好,我來海南好幾年,買地瓜就認準它了!”在日前舉辦的澄邁縣第六屆橋頭富硒地瓜節上,遼寧游客吳南海對“橋沙地瓜”贊不絕口。在他身后,萬畝地瓜田里,各地游客爭相采挖,與農戶共享豐收的喜悅。
一個小小的地瓜,用8年時間發展到2.4億元產值,市場認可的背后,是澄邁縣著力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的努力。
特色農產品規模如何擴大、食品安全如何保障、人才如何培養、產業結構如何調整,澄邁縣近年來在打造品牌的基礎上,發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出了諸多探索。
樹品牌:累計注冊農業商標945件
一對柚子定價288元依然供不應求,在2009年開始創業的澄邁洪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安爍宇肯定想不到,自己的無籽蜜柚產業能夠做得這么成功。
“從東拼西湊30萬元做到如今的規模,沒少得到縣里的關照。”安爍宇笑道,2013年,在自己擴大規模急需資金的時候,澄邁縣將他的無籽蜜柚列為重點扶持打造產業,拿出11萬元讓他擴大種植面積。而在2014年基地遭受臺風“威馬遜”肆虐后,澄邁縣政府又為他擔保貸款100萬元資金,讓產業重新煥發了生機。
安爍宇的經歷,事實上是澄邁縣特色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通過在特色農產品的推廣種植、保底收購和扶持補貼上注資金、下力氣,如今澄邁縣福橙、無籽蜜柚、無核荔枝等水果種植面積已提至19萬畝。截至目前,澄邁已建成了近200個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累計注冊農業商標945件。
保安全:近九成農產品可溯源
“澄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核心是要生產出面向市場的高品質、有特色的農產品,解決供需不對稱、產業結構待優化的問題。”澄邁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說,具體而言,即要解決特色農產品規模如何擴大、食品安全如何保障、人才如何培養、產業結構如何調整等重點問題。
擴大產業規模,為的是闖出更大的市場。近年來,澄邁大力實施“四化四縣”農業發展戰略,以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不斷加快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眼下,已有橋頭地瓜、出口水產品、供港澳蔬菜等農產品獲得了國際市場準入資格。
“從種植到收獲上市,澄邁全縣的農產品標準有多達35項,保護的就是產品安全。”澄邁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說,澄邁縣每年出境的農產品就有20萬噸,從沒有過一單“退貨”,口碑就是最實在的褒獎。
保證農產品安全,澄邁可謂布下了“天羅地網”。建立農產品質量有標識可追溯體系,全縣近九成的農產品做到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產品可召回,通過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建設,對畜牧產品實行“一證一標一單”管理,使澄邁全縣瓜果菜、水產品檢測合格率達99%,畜牧產品合格率達100%。
調結構:今年力爭調減低效作物9000畝
澄邁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說,農產品安全體系的建立,少不了農業人才的培養。而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澄邁去年組織技術專家70余人赴全縣各鄉鎮開辦測土配方施肥、農機操作等專業技術培訓班63期,共計培訓5377人。此外,在各農產品研究所和產業協會的引導帶動下,澄邁農業在良種培育、品種技術引進、循環農業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突破。
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澄邁下一步將繼續堅持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優化,不斷擴大有效供給。以橡膠為例,對樹齡在20至30年之間的,予以更新或改種;對樹齡在10余年的,則積極發展林下經濟、特色種養等。今年,澄邁還將力爭調減甘蔗、橡膠等低效作物9000畝,推廣種植山柚3000畝、福橙2000畝、無籽蜜柚等高效作物4000畝,確保全縣熱帶作物種植結構優、效益高。
作為國定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試點,澄邁縣還把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作為今年的重要任務,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把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高效農業培育成新的業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海南日報 2017年4月2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