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5年10月9日消息,原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潤生先生今晨6點20分于北京醫院病逝,享年102歲。杜潤生先生系中共黨內最資深的農村問題專家之一,農村改革重大決策參與者和親歷者,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曾經師從杜潤生的周其仁,曾經在多個場合表示自己敬佩杜老的為人為學。
他擁有厚實的農村、農民和多方面的知識,但一輩子注重調查研究,對新情況、新問題永遠抱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他遠見卓識,又一輩子從實際出發。由于這些合金般的品格組合,使杜老擁有無與倫比的說服力、感召力和協調力。杜潤生先生當然是他那個時代的一個代表性符號,不過他更是遵循實事求是路線研究農村問題的光榮傳統和團隊的靈魂。
——2007年,杜潤生在專訪中透露,周其仁這樣評價自己
杜潤生90歲壽辰的會上,大概幾年前,像我們這些當年有幸在杜老指導下從事過農村研究的人,好像得過一個稱號,據說原話是這樣的,這批人無非是杜潤生的徒子徒孫。這不是一個很雅的稱號,但是,我今天在這個場合講,這是很了不得的對我們的一個恭維。我是想不到今生今世會有哪個稱號像這個稱號,能讓我們引以為自豪。
——2003年,周其仁在杜潤生90歲壽辰上發言
其實這一代人都很普通,就是77、78上來的,就是因為對課堂上教的內容不夠滿足,然后參加這樣一個小組。杜潤生杜老的辦法就是跟你提問題、跟你討論,說得你心服口服,他從來沒有批評我們小組當中任何人,就是問問題。
最近老談論人類思想的源泉,有希臘文明,希臘文明的源頭就是蘇格拉底對話,就是你一句他一句,他再一句,這個問題就越想越深了。當年杜潤生差不多就是這個辦法,他從來沒有一句肯定的話,也不輕易表揚,決不會批評。不斷在積極研究農村問題上鼓勵你、提醒你,同時用他的經驗知識和判斷力來校正你的看法,然后把你一次次引向農村調查。那時候是真想去參加調查,因為去了可以學到東西,發現不懂的事情,就去找答案。
80年代那一段日子,對我們這一伙人是很大的鍛煉。當然上頭給好多架構,比如翁永曦這樣比較年輕的、跟我們接上話的干部,官僚氣也不是很重,同時我們這個架構里面也得有另一個層面。當年我們小組的黨支部書記陳錫文,也是搞農村研究的一把手,沒有他可不行,因為我們說話比較順便,討論問題可以,但是對于政治紀律、政治文化,真是不懂。很多因素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就是深入中國的時機,可以從村、從戶,越過所有中間層次,最后參加一號文件的起草。這樣關注國家整體的運行,比單獨讀書本稍微多了一點知識。
——2013年,周其仁在“江湖”沙龍活動上發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博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