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專題欄目 >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

陳錫文數據解讀我國糧食現狀和政策

[ 作者:陳錫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1-29 錄入:吳玲香 ]

路透社記者:

您剛剛提了庫存的問題,玉米的庫存現在好像特別高,是打破了紀錄的,你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要賣的話,用什么價格?長期來說,你們會不會取消這個政策?我知道這個政策是為了保證農民的收入,但是也帶來了很多問題,你們怎么解決?好像一號文件里沒有說。

陳錫文:

其實一號文件中已經講到了,今年要加快推進玉米的價格形成機制、補貼政策和收儲制度。就像你剛才說的,我們到目前為止實行的玉米收儲制度實際上是2007年制定的政策,一直運用到現在。當時提了一個政策,對玉米實行臨時收儲政策,為了保證農民能夠有個比較好的收益,每年在玉米上市之后,政府制定一個玉米的臨時收儲價格,這個價格從2007年開始第一次實行,對農民的玉米由國有的糧食部門實行收儲的辦法,一直持續到2014年,每一年收儲價格都有所提高,從最初的2007年時制定的是7毛錢一斤,到了2014年這個價格就變成1.12元每斤,每斤提高了42分錢,按現價相比,提了60%。這樣保障農民的收入,也調動了農民生產玉米的積極性,所以這些年玉米的增產非常快,玉米也成為中國五個糧食品種中數量最大的一個品種。過去中國的糧食品種中稻谷是數量最大的,現在玉米是最大的了。

但是反過來,又出現了新問題,因為連續多年的提價,玉米價格高于了國際市場。不僅如此,從2012年底開始,國際市場的玉米價格大幅度下跌,一個上漲、一個下跌,就出現了中國國內價格高于國際市場的情況,因此就引起了國外玉米以及可以替代玉米的一些其他糧食品種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的局面,就產生了你剛才說的中國國內玉米產量不斷增長,但是進口玉米和玉米的替代品也在不斷增長,從價格上講,中國自己生產的玉米沒有價格競爭優勢,所以不得不都進了倉庫,就是你剛才說的,現在玉米的庫存可能是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下一步怎么解決?這個文件當中也提到了原則思路,就是堅持實行玉米價格由市場決定,同時對玉米的價格形成機制和補貼制度進行改革,實行價格和補貼分離的辦法。就像我剛才講到,前些年玉米臨時收儲價格不斷提高,實際上不僅僅是玉米供求關系形成的價格水平,而且還包含著政府對生產玉米的農民的補貼,所以價格就顯得比市場高得多。現在的情況下,要把補貼從價格中剝離,要價格根據市場的供求關系,回歸到合理的水平。采取這種辦法,非常重要的一點,農民會根據市場供求來決定他種多少、按什么價格賣,按照基本的規律進行測算。如果國內的玉米價格完全按照供求由市場決定,它將理性地回歸到和國際市場價格相近的水平。如果中國國內的玉米價格回到和國際市場相近的水平,大規模進口的現象就會明顯減弱,就會為中國國產玉米提供市場。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大規模進口減少之后,不僅現在生產的玉米找到了市場銷路,庫存的玉米也會逐步消化掉。

從前年開始,中央政府已經在一些重要的農產品上開始實行這種改革,比如2014年新疆的棉花以及東北和內蒙古的大豆實行了目標價格的改革制度,去年夏天又在長江流域實行了對油菜籽價格和收儲制度的改革,去年9月份又明確提出了對玉米臨時收儲價格的調整,從前年的每斤1.12元下降到了每斤1元錢。雖然價格降低了,第一它還是高于國際市場,第二這個價格還是由政府定的。今年正在研究怎么讓價格的形成回歸市場。這里有個重大的問題,價格由市場決定,農民的利益,政府也必須合理的保障,讓農民獲得合理的收益。具體的辦法,有關部門正在按照一號文件提出的要求認真地進行研究,我剛才講的就是一個基本思路。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記者

剛才您提到了農民增收的問題,有沒有更具體的新措施來保障農民的增收?比如說從土地的所有權或者農民的不動產方面,讓他增加一些額外的收入?

陳錫文:

從去年的情況看,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在整個收入結構比重是非常低的,只占2.2%。我想,其實所有的國家,讓老百姓增加收入,主要的精力都應該鼓勵大家創業就業,發展經濟、發展生產上,靠賣老祖宗的財產,這樣的措施各個國家都不是太鼓勵的。所以我們要強調對于農民的財產權利要有保障,要讓他獲得應該有的財產性收入。

剛才講到下一步農民收入增長將是政策要攻破的一大難點,從現在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重點還是這樣幾個方面,一個是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要讓更多的具備條件已經在城市長期居住和穩定就業的這部分農民工在城鎮落戶,這樣實際上就可以不僅僅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而且會給城市發展帶來更多的消費性的支出,這是一個重要的政策,國務院前些日子已經在研究。二是在農業經營方式上進行創新,也就是更多地去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來提高農業的效益。三是政府要助力農民開展大規模農田水利等基本建設,大規模地推廣先進適用的良種和各種各樣的技術,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的效率。四是要在農村推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讓農民不僅僅賣農產品,而且讓農民能夠通過介入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銷售這樣一個產業鏈條,來提升農業自身發展的價值鏈,讓農民從中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五是在進行的一系列農產品價格體制的改革中,注意保障農民的合理收益,通過其它的補貼方式,來保證農民的合理收益。六是加大基本公共服務城鄉之間的均等化步伐,包括醫療、教育、養老、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措施,大家已經看到,這些年都有明顯的提高。這樣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去增加農民的收入。

你剛才講到的關于土地制度改革和農民財產性收入,顯然也是政策必須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但是我想這里有一點是必須講清楚的,農民的土地承包權、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農民對集體資產的收益分配權必須維護。農民獲得這些權利的依據是什么?獲得這些權利的依據在于他是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依照法律,他也是本集體組織所有財產的所有者之一,所以他是依據他是本集體組織的成員、是資產和資源所有者的身份獲得的這些權益?,F在的改革包括試點在內,對于這些轉讓都還只是限制在成員的范圍之內。因為這件事情不僅僅關系到農民個人的權利問題,而且關系到整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度的穩定問題。

通過這些改革,比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入市等方式,可以讓農民在土地上獲得更多的收益。但是總的來看,中國要堅持農村集體經濟所有制,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這個不會改變,所以這些改革都應該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或者在這樣一個底線之上逐步推進。

中央電視臺記者:

請問陳主任,在去年秋糧收購特別是玉米收購的時候引起了廣大的社會關注,請問當前我們國家糧食的供求形勢究竟是什么樣的?有沒有具體的數字說明?此外,您剛剛第一個問題時提到,接下來我們會形成更加合理的玉米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機制,主糧方面和其他糧食方面是否有同樣的改變?怎么樣確定這是否是個合理的機制呢?

陳錫文:

主糧主要是三大谷物——小麥、大米和玉米。小麥和大米是人們的口糧,這兩個品種,中央已經多次在不同的文件中提到過,要堅持和完善踐行的體制,所以這兩個品種就目前來說,一個是按照最低價收購的政策不會改變,但是要進一步完善,也說明它有改進的地方。就像您剛才講到的,這次對糧食問題在價格形成機制、補貼政策以及收儲制度改革方面,最突出的是針對玉米,因為當前玉米的供求關系矛盾比較大。

你剛才問到總的供求是什么情況,我可以在這里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去年糧食產量是12400多億斤,前年的糧食產量是12150億斤。這個產量雖然是連續多年一直在增產,但是它和國內的實際需求相比還是有缺口的。我們根據各方面情況的基本判斷,現在從數量來講,大概國內的供求缺口在400500億斤,也就是兩千萬噸到兩千五百萬噸,需求是大于供給的,所以從這個角度去講,盡管我們年年豐收,但是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還存在供求的缺口,也就是說還必須通過國際市場進口一部分糧食。這是一個基本概念。

第二個問題,數量是一個方面,但是品種結構又是一個方面。比如說我們現在進口糧食,我剛才講到,我們實際的缺口就是2000-2500萬噸,但是去年我們進口的糧食包括大豆,實際進口超過了1.2億噸,為什么進口量會比實際缺口大呢?我剛才講到了兩個原因,一品種結構。比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植物油的消耗、對畜產品的消耗越來越大,在加工食用植物油和提供給畜牧業的飼料方面,大豆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物。因此,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過程中,對大豆的需求增長是非??斓摹5怯捎谠谥袊蠖箤儆诘彤a作物,而且它的經濟收益也不太高,所以農民不大愿意種大豆,這邊大豆的需求不斷增長,但是供給這些年是不斷下降,去年大豆總產量大概不到1200萬噸,需求量遠遠超過了這個水平。去年進口的大豆超過了8000萬噸,就是1600億斤。你可以想象,缺口只有45百億斤,但是光是一個大豆的進口就1600億斤,說明我們的缺口里面只考慮數量是不行的,1600億斤大豆的進口,實際上就意味著滿足大豆需求之外,還有大豆以外的其他有些產品實際上供給的數量是沒有需求的,因為大豆頂掉了一千多億斤。所以下一步農村改革中,很重要的是通過供給側的改革,引導農民優化農業的生產結構,對有需求的產品要增加產量,對沒需求的產品要逐步調減。

除了大豆的進口遠遠超出我們供求缺口之外,還有一部分是品種調濟所必需的,比如小麥和大米的有些品種,但是還有一些品種,實際上是用來替代玉米的,主要是什么品種呢?是大麥、高粱、玉米酒糟,就是玉米提取了乙醇之后的酒糟,還有木薯和木薯粉,根據海關的統計,這幾個品種去年的進口量大概接近3500萬噸,就是700億斤。從這個角度去看,我們真正有需求的,除了大豆以外的需要進行品種調濟的這些小麥和大米的話,大概就是三四百億斤通過國際市場調濟就可以了,就能滿足。玉米的替代品之所以這么大規模進口,完全是由于價格,工業的玉米價格高于這些產品的價格,它就進來了。正如剛才講到的,如果讓玉米價格回歸到按供需決定的市場價格水平,這樣一些替代玉米的品種其實不需要進口。

你剛才講到,怎么叫合理的市場價格水平,就是你生產出來有人買,愿意賣,買賣都是雙方自愿的,這就是個合理的供求均衡價格。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到目前為止還在實行玉米的臨時收儲價,但是已經從2014年每噸2240元降到了現在每噸2000元錢?,F在大體上從國外進口玉米,原則上到岸的價格加上1%關稅,大概不會超過1600元,而替代品的價格可能還要略低一點點,1500多元每噸,這樣的價格市場是接受的,飼料企業也好、加工企業也好,都愿意用這個價格。從目前的供求情況來看,從全球玉米和玉米替代品的供求情況來看,這個價格大概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當然以后隨著供求的關系它還會波動?,F在我們基本的考慮是,所謂市場定價,就是要由消費者和生產者共同來議定這個價格水平。這個改革的具體措施還在進一步研究,到底政府再出一個臨時收儲價,還是價格就由市場決定,然后政府根據市場價和農民合理收入之間的缺口再對農民進行適當的補貼,這些具體的辦法還在研究之中。

中華兒女報刊社記者:

即將過去的2015是豐收的一年,也是令人振奮的一年,我國農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充分說明了農業技術和農業機械化發揮出了重要作用。因此,農民的收入得以增長,但是部分地區依舊有豐產不豐收的現象,如何能讓土地增產、農民增收統一協調,中央和國務院有哪些措施?謝謝。

陳錫文:

基本的內容其實剛才都講到了,據我們了解,增產不增收的情況確實是存在的,比如去年糧食增產了288億斤,總產量提高了2.7%,當然它主要集中在一些糧食主產區。剛才講到,大家比較關心的玉米,因為玉米現在是我們第一大產量,玉米的主產區主要在東北和內蒙古地區,其中吉林、黑龍江都是玉米最主要的產區,吉林作為提供商品玉米,由于去年價格下跌,所以農民在玉米上的收入不如原來想的那么好,產生了一定的收入增幅下降。

據我們現在了解,吉林省農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增長的,大約增長百分之五點多,比今年全國農民收入增長7.5%要低。跟前幾年相比,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大概增長10%上下,他只增長百分之五點幾,這個增幅也是下降的。所以,農民增收要通過很多辦法,但是對這樣主產區的情況來看,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引導農民合理地調整生產結構,怎么去生產市場有需求的、能賣好價錢的這些產品。

還有,中央從去年就開始在吉林、在黑龍江、內蒙古一些地區進行試點,比如玉米現在主要是用做飼料的,如果把玉米一直到成熟以后收獲玉米的籽粒,再把它加工成飼料,這中間其實物質和能量都有很大的浪費,能不能讓玉米改成直接變成青貯飼料,不僅是籽??梢宰鳛轱暳?,它的秸稈也可以變成飼料,通過這樣的方式調整結構,同時在考慮價格由市場形成之后,農民的投入、農民的成本等等因素,國家還會考慮對農民的合理收益給予一定的保障,通過這些途徑,能讓主產區的農民繼續保持收入持續增長的態勢。

當然,就整個農村來說,我剛才回答那位先生提的問題時講到,包括一、二、三產業融合,包括在農村產業的創新、業態的創新,包括“互聯網+”直接銷售農產品等等,這些都會給農民帶來新的收入機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韻農業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不卡长片AV | 一级a爱做片观看免费久久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 亚洲综合在线精品女同 | 亚洲高清电影免费一区二区 | 午夜一级国产经典欧美日韩 | 亚洲AV第二区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