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這個時候,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總是備受關注,因為其是每年三農政策的風向標。如同業界預熱推測的那樣,今年的一號文件加大了對農村電商的表述,較之去年一號文件在三個地方的三句話表述,今年增加到四個地方,篇幅有大幅度增加。
一、今年一號文件關于農村電商都說了什么?
為了各位看官方便,我還是先把相關表述一一摘錄下來,然后慢慢解讀。
首先,關于農村電商的內容集中表述于文件第14條,“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一節,一共用了400個字。具體內容為:“健全統一開放、布局合理、競爭有序的現代農產品市場體系,在搞活流通中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完善流通骨干網絡,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完善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開展冷鏈標準化示范,實施特色農產品產區預冷工程。推動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建設。支持農產品營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開展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行動。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格局。加快實現行政村寬帶全覆蓋,創新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推進農村互聯網提速降費。加強商貿流通、供銷、郵政等系統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建設與銜接,加快完善縣鄉村物流體系。實施“快遞下鄉”工程。鼓勵大型電商平臺企業開展農村電商服務,支持地方和行業健全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適應農村電商發展的農產品質量分級、采后處理、包裝配送等標準體系。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加大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力度?!?
其次,文件還有三個地方與農村電商發展高度相關。
在第3條,“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建設”一節中,提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農業電商的前提是農業互聯網化,大力推進互聯網+農業正當其時。
在第12條,“實施食品安全戰略”一節中,提出:“加快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信息平臺,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健全風險監測評估和檢驗檢測體系?!薄r產品電商難,供應鏈難是重要表現,農產品質量與監管體系、信息共享平臺等建設已經迫在眉睫,這絕對不是一兩家農產品電商企業可以搞定的事情。
在第24條,“推動金融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一節中,指出:“引導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在農村規范發展?!薄鞔箅娚淘谵r村發展的過程中,大多都祭出了農村金融的法寶,這個表述算是一種謹慎的肯定。
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電商意味著什么?
我感覺首要的還是強烈的政策強化導向。表述文字量的大幅增加就是一個明顯信號,更重要的是回答了農村電商發展比較關切的現實問題。
——比如說,文件明確提出“在搞活流通中促進農民增收”,這是一個重要的思維突破,跳出了傳統的抓農業生產為重心的產業模式,賣得出去、賣得好越來越重要,電商恰恰是搞活農產品流通的重要載體。
——比如說,文件對熱火朝天的農村電商發展給予了肯定,明確指出,要“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但也提出了方向,就是要“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格局”,以糾正目前農村電商讓農民買得多而為農民賣得少的問題。
——比如說,對各大平臺在農村日益激烈的競爭問題,文件也給予了明確的態度,“鼓勵大型電商平臺企業開展農村電商服務”,一方面是支持電商平臺到農村,另一方面也希望多在電商服務上下功夫。
——比如說,金融跟隨電商一并下鄉正在升溫,甚至“P2P”網貸也在農村跑馬圈地,這個文件也明確了態度,就是“引導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在農村規范發展”,大勢不可擋,發展要規范。
——比如說,電子商務進農村已經實施兩年了,這項工作今年怎么搞,文件也明確了信號,“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力度還會加大。
其次,文件體現了供給側改革的思維,在農村電商的“補短板”上用力尤多。
——比如說,物流體系不發達是農村電商的痛點,文件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細安排。一個是現有基礎的提升,即“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完善流通骨干網絡,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第二個是把冷鏈體系當做重點來補,要求“完善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開展冷鏈標準化示范,實施特色農產品產區預冷工程”,其實這個問題近期的討論也表明,如果公共的冷鏈體系不健全,生鮮電商只能走上重資產的“奴役之路”,盈利是很難的;第三個就是“開展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行動”,不僅體系要健全起來,費用還要降下來。當然,配套還要建設“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和“農產品營銷公共服務平臺”。
——比如說,最后一公里是農村電商讓人頭疼的問題,文件也做出了部署,即“加強商貿流通、供銷、郵政等系統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建設與銜接,加快完善縣鄉村物流體系”;而且要在2016年實施“快遞下鄉”工程。
——比如說,網不快費用高也是制約農村電商的一個瓶頸,文件同樣做出了部署,即“加快實現行政村寬帶全覆蓋,創新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推進農村互聯網提速降費”。這個表述里面有一個亮點,就是“創新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看來要通過國家的補貼加快推進農村互聯網提速降費,解決電信運營商下鄉效益問題的擔憂。
——比如說,2015年我們曾經討論過的“佳沃之困”話題,提出一個重要現實問題,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前端體系應該誰來建?靠企業投入,耗資巨大,入不敷出。一畝田的風波也與這個問題有關,因為一畝田做的好多事情是政府的。我有時也開玩笑說,商務局長的腦袋其實系在農業局長的脖子上,農業產業鏈不給力,農產品電商絕對搞不好。那么今年的一號文件也給出了明確的意見,就是“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當然,這一項工程十分浩繁,如何落地,還需要具體的方案。
——比如說,農村電商發展中面臨農民習慣沒有養成,互聯網素養偏低的問題,文件也提出了“加大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力度”,讓農民真正成為農業信息化的主體。當然,信息進村入戶工程農業部門聯合電信運營商在10年前就搞過,有些省力度相當大,每個村都建了信息站,但后續運營機制不健全,好多不了了之。同時,黨委組織部門又在農村建設了一條以電視為終端的黨員遠程教育系統,也同樣面臨活學活用的問題?,F在中央又提“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其新的體系如何建立,拭目以待。
三、從今年一號文件能找到農村電商哪些新風口?
第一點,支持大型電商平臺在農村的發展,也就意味著對那些地方的中小平臺不會有什么大的支持。其實這個態度在2015年的電子商務進農村方案中已經有明確,就是財政資金不得用于地方平臺建設,到后來國務院下發促進農村電商發展的意見時,又進一步明確了。還是行內那句話,平臺的格局基本已成。燒錢的地方電商平臺真的要好好思量一下怎么辦!
第二點,與其自己做農村電商,還不如做農村電商服務商。農村電商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生態,支持生態的關鍵在于電商服務,這個目前是一個要命的短板。今年的一號文件態度很明確,就是要加強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建設,這其中的機會是很多的。
第三點,農產品冷鏈建設肯定會成為一個熱點,政策上也會有支持,就看實施主體交給誰,如果能向目前嗷嗷待哺的生鮮電商傾斜,那將是最大的利好!
第四點,農業產業鏈的互聯網化加速推進,其中的發展機會依然多多。比如文件明確指出“建立健全適應農村電商發展的農產品質量分級、采后處理、包裝配送等標準體系”,“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相信有這樣題材的農業股票已經蠢蠢欲動了。
當然,每年都會發一號文件,到底最后的政策含金量有多高,目前還有待相關實施方案出臺,但在第一時間從中找到農村電商的政策風向與發展機遇也是受益良多了。
二○一六年一月二十八日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吾谷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