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與當前經濟轉型升級方向相一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詞首次出現。我國農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資源環境代價,為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確立發展綠色農業,推進農業的供給側改革。
具有保溫、保濕、增產等效果的農膜依然是農業的重要支柱,2015年全國農膜年產量為232.8萬噸,相比2014年增加7.91%,農膜的使用量占塑料制品總量的3%,農膜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以及農產品(行情000061,買入)工廠化生產成為現實,但傳統的農膜具有殘膜清除率低的問題,影響耕地質量。而中央一號文件確立發展綠色農業,將助推農膜產品結構優化。
農膜的主要原料為PE,而目前中國PE行業多以提供通用料為主,而生物基PE的占比僅占世界PE供應量的0.10%至0.22%,生物基PE以植物淀粉和纖維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為主要原料,資源豐富可再生,能解決環境的污染問題。生物降解農膜存在較大的需求潛能。而截至2016年1月,PE常規通用料的產能為1525萬噸,生物基PE供應存在較大缺口。目前市面上的“可降解”地膜(主要包括光降解地膜、熱氧降解地膜、淀粉填充地膜等),最根本的是主體成分還是PE,不能真正降解,容易引起二次污染,而全生物降解農用地膜,很容易被微生物利用,最終完全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從根本上解決地膜殘留問題。
全生物降解農膜技術早在2007年已研發成功,但其推廣使用仍需政策及市場的配合。吉林省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禁塑令”,成為中國首個全面禁塑的省份。在“禁塑令”及相關政策的吸引下,以聚乳酸為核心的生物制造產業正在吉林省蓬勃興起,降解塑料制品生產能力達6萬噸。吉林省正在以生物質資源替代化石資源、玉米秸稈資源替代糧食資源、生物基產品替代石油基產品“三個替代”為方向,加快發展聚乳酸及下游產業為代表的生物基產業,推進綠色生態的發展。但同時生物降解農膜產品具有不同地域、不同作物、不同土壤、不同氣候對生物地膜的要求不同等問題,需要提高降解農膜的研發能力。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確立發展綠色農業,將助推農膜產品結構調整,提高企業對生物降解農膜的研發力度,加上政策和市場的配合,生物降解農膜的推廣為大勢所趨。
(作者單位:金銀島資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參考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