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劉紅梅等:新中國成立70年農民綜合滿意度研究

[ 作者:劉紅梅?路江林?王克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7-05 錄入:王惠敏 ]

——來自安徽省桐城市范崗鎮的經驗證據

內容提要:基于安徽省桐城市范崗鎮入戶調查的一手數據,本文選取產業發展、農村勞動力就業非農化、農民收入差距等指標,控制農民個體特征,使用Probit模型探討農民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成就綜合滿意度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1)農民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成就的綜合滿意度高,滿意農戶比例高達 94.70%;(2) 產業發展、農村勞動力就業非農化、教育發展、居住條件改善、出行條件優化,顯著增強農民綜合滿意度;(3)農民收入差距擴大、醫療負擔加重和環境污染惡化等問題的存在,顯著降低農民綜合滿意度;(4) 就個體特征而言,相較于女性,男性的綜合滿意度較高;相較于60歲及以下農民而言,60歲以上的農民綜合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農民;新中國成立;綜合滿意度;影響因素

一、引言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村經歷了七十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中國是典型的農業大國,2017年末,全國鄉村人口5.7661億人,占總人口比重41.48%。農民是國家建設的參與者、見證者、受益者,人民群眾滿不滿意是衡量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綜合成就的一條基本標準。尤其是改革開放后,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特產稅到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都有力的推進農民滿意度的提升。

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取得的成就,農民綜合滿意度如何? 這種滿意度又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如何借鑒以往成功經驗,更好地提升農民的綜合滿意度? 這些問題的解答有助于為提升新時代農民的綜合滿意度及為更好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政策啟示,因此本研究具有較好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理論分析與模型構建

(一)理論分析

滿意度是一種主觀評價,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農民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成就的綜合滿意度是農民對各種改革所帶來的效用或福利的綜合判斷。農民對于自身生存環境的適應和感知都會影響到其滿意度,他們的綜合滿意度最能直觀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綜合成就。

1.產業發展。經濟增長往往伴隨著產業發展,并帶來企業、產品、服務等方面的變化。 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根本是產業興旺。

2.農村勞動力就業非農化。 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業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

3.農民收入差距。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民收入在絕對量上獲得顯著提升,然而收入差距也逐步拉大,這可能對農民綜合滿意度產生負面影響。

4.教育發展。隨著改革深入,國家比較重視農村教育的發展,各方面投入也不斷加大,農村教育得到改善。

5.醫療負擔。醫療服務關乎民生大計,為公眾提供方便、安全、有效、廉價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也是政府的既定方針。

6. 居住條件改善。根據可居住性理論,幸福源于客觀生活條件和需求的滿足。農村居住條件的優勢主要在于居住基礎設施完善程度。

7. 出行條件優化。交通出行是大多數人群必須面對的一項日常活動,也對人們的綜合滿意度產生影響。農民在城鎮就業、農村生產都需要依賴于良好的出行條件。

8.生態環境污染。與城市環境建設相比,農村環境的改善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更有甚者,城市污染企業、生活垃圾等向農村地區的蔓延,加劇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威脅。

(二)模型構建

為考察農民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成就綜合滿意度的影響因素,本文借助二值選擇模型開展后續研究。對于二值選擇模型,隨機干擾項表現為標準正態分布時,采用Probit二值選擇模型;當其表現為邏輯分布時,采用Logit二值選擇模型;當其表現為極值 I 型分布時候,采用極模型。本文選用 Probit 模型分析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民綜合滿意度的影響因素。 設定如下 Probit 二值選擇模型:

(1)式中,α 為常數項,β 為估計參數,Xi為產業發展、農村勞動力就業非農化、農民收入差距、教育發展、醫療負擔、居住條件改善、出行條件優化、生態環境污染等和農民個體特征(性別、年齡、身份、家庭戶規模)等變量,εi 為服從正態分布的隨機誤差項。

三、回歸結果與分析

本文重點在于考察影響農民對于新中國成立以來成就綜合滿意度的主要因素。以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民的綜合滿意度作為被解釋變量,選取產業發展、農村勞動力就業非農化、農民收入差距以及農村教育發展、醫療負擔等8項指標作為解釋變量,并控制農民的性別、年齡、身份及家庭規模等個體特征。本文被解釋變量為二值變量,使用 Probit 回歸模型進行實證研究,通過逐步加入各影響因素的方法,以觀察各因素的影響情況。 使用STATA15軟件對(1) 式進行估計,得到的回歸結果具體見表3。

(一)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發現產業發展和農村勞動力就業非農化均顯著正向影響農民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成就的綜合滿意度,而農民收入差距則顯著負向影響農民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成就的綜合滿意度。

對于農民收入差距而言,其顯著負向影響農民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成就的綜合滿意度。收入不平等所導致的貧富差距會使農民不滿意,因為相對于較富裕的人而言,貧窮的人更加貧窮。

此外,教育發展、居住條件改善及出行條件優化顯著正向影響農民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成就的綜合滿意度,而醫療負擔、生態環境污染則顯著負向作用于農民綜合滿意度。

(二)個體特征

對于個體特征而言,除性別、家庭規模的影響外,年齡、身份并不對農民綜合滿意度產生顯著影響。對于性別而言,相對于女性,男性對于新中國成立以來成就的綜合滿意度顯著較高。 對于年齡而言,六十一歲及以上的農民滿意度較高,這部分人群經歷改革開放前二十年及后四十年,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成就更加強烈。

四、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一)研究結論

基于安徽省桐城市范崗鎮四個村入戶調查的一手數據,選取產業發展、農村勞動力就業非農化、農民收入差距等指標作為解釋變量,并控制農民的個體特征,使用 Probit 模型實證分析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民綜合滿意度影響因素。

(1)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各方面都發生了顯著變化。農民作為國家建設的參與者、見證者,是改革的受益者,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成就普遍表示滿意,占樣本的比例高達 94.70%。

(2)新中國成立以來,產業發展、農村勞動力就業非農化、教育發展、居住條件改善、出行條件優化,增加農民的福利水平,提升農民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成就的綜合滿意度。

(3)新中國成立以來,伴隨著農村改革,農民收入差距的擴大、醫療負擔的加重和環境污染的加重,對農民的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降低農民的綜合滿意度。

(4)對于個體特征而言,相對于女性,男性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成就的綜合滿意度較高;相對于六十歲及以下的人群,六十歲以上農民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成就的綜合滿意度較高。

(二)政策啟示

本文研究結論對于深化農村改革和更好地實施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1)應加快產業發展,帶動就業、教育發展,增強居住、出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增強其對農民綜合滿意度的提升作用。這些工作的處理,都有助于提升農民福利水平,增強農民的綜合滿意度。

(2)農民收入差距的擴大、醫療負擔的加重、農村生態環境污染降低農民對于新中國成立以來成就的綜合滿意度,這需要在后續改革中加以重視。

(3)提升女性綜合滿意度。注意降低就業市場上對于女性的歧視,并增強對女性的職業教育培訓,使女性與男性擁有平等的就業機會。創新家庭服務,降低女性的家庭勞動強度,提高女性自由安排的時間。

作者:劉紅梅(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路江林、王克強(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業技術經濟》2019年第5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少妇把腿扒开我添69式 | 起碰97在线视频国产 |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另类 | 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 亚洲欧美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