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整治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仗,中央和各地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探索垃圾、糞污、污水治理新模式,著力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美麗宜居村莊。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黨的十九大明確要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共同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以三年為期,抹去農村“臟亂差”,讓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補齊經濟社會發展中農村公共服務這塊突出短板。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必須要解決建管“兩張皮”,確保不發生:一年建,三年放,五年提升規劃又建設的局面。
一、農村人居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方面。
分類意識不強,垃圾混合投放。農村居民普遍沒有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習慣,缺乏農村生活垃圾類別和常識,有的居民為了投放方便,往往將生產生活中的所有廢棄物全部倒入公共垃圾桶,增加了后續處理難度。
農村財力薄弱,收集清運困難。農村人口相對于城市分布較為分散,生活垃圾收運距離是城市的數倍。我國部分地區農村集體經濟薄弱,在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方面投入較少,尚未建立專門的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及分類處理系統。
處理方式單一,基礎設施不全。盡管部分地區已建立村級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化站點,通過堆肥、發酵等方式就地就近處理,但這種較先進的處理模式也只在少數地區運行。由于資金投入不足,缺乏專業的分類處理設備,大部分地區還是停留在集中收集階段,將垃圾集中后進行填埋或轉移到城郊進行處理。
城市垃圾下鄉,加重農村污染。一些小城市由于資金和技術的局限,把垃圾向郊區、農村等地“轉運”,有的地方跨縣或跨鄉鎮偷排垃圾,造成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難度與日俱增。
(二)農村廁所建設方面。
配套設施建設滯后。農村公共廁所建設及污水管網、自來水供應等配套設施還不健全。
運維成本高。農村廁所改造工程量大,而各地政府補貼有限,較高的建設成本、運維成本在農村很難實現大面積改造和推廣。
處理技術較為落后。部分地方的公廁沒有對糞污進行無害化技術處理,存在滲漏現象,這將對環境造成更大污染。
缺乏整體規劃。只注重前期建設,忽略后期運行管理和糞污后續處理。
(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
處理設施嚴重不足。目前我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和平原農村集中連片整治區,絕大多數村莊沒有污水收集和處理系統。
處理工藝選擇不當。由于缺乏對農村實際情況的了解或囿于實際資金壓力等原因,一些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存在處理工藝選擇不當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工藝過于簡易,實際運行中無法有效處理污水,反而導致產生新的集中污染源;工藝貪大求新,成本高、運維難,超出農村經濟承受能力和管理水平,導致無法正常運行;設計規模與實際處理量不匹配,造成建設投資浪費,影響處理效果。
管網覆蓋率不足。污水收集管網配套不足的問題在農村尤其突出,影響污水治理工作成效。有些農村地區在政府主導下建設了覆蓋面較廣的主干管網,但缺乏對農戶參與的引導,支管入戶率較低。
設施運行管理水平不足。存在缺人缺資金缺技術、“重建設、輕管理”、有效評價和激勵機制尚未形成等運營管理機制問題。
二、解決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的對策
針對上述農村人居環境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在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中務必要做到以下幾點:進一步排查、整治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清除垃圾山、垃圾圍村、工業污染“上山下鄉”等現象;加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引導工作力度,組織村干部、垃圾清運員及村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培訓;開展“農戶分類、回收利用、設施提升、制度建設、長效管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五大行動,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實際、簡單可行、經濟可靠、管理可持續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推進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試點,加強農村資源化站點建設,提高處置能力。
在農村廁所建設中,應從強化政府內部統籌協調入手,因地施策。要做好項目建設實施規劃,戶廁、公廁、旅游景區廁所的擴建改造,必須把握好技術,統籌考慮環境影響以及能否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要將工作重點放在糞污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的先進技術研發和典型經驗推廣上,聯合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需要的是工藝有效、管理簡單、運行維護成本低。要根據農村不同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因地制宜采用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技術,著重鼓勵采用生態處理技術。要推進現有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要強化縣級政府監管主體責任,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標準化試點,完善落實“河長制”“湖長制”“灘長制”“灣長制”。
三、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的建議
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要堅持目標、責任導向,一任接著一任干,把問題搞清,項目做細,工程做實,基礎夯牢,凝聚民心。特此建議:
落實目標責任,構筑建管體系。確定牽頭單位,明確農業農村、財政、生態環境、住建、水利、衛健、交通、自然資源等部門的建設和后續維護管理責任,負責做好項目設計、設備采購、工程監管、資金管理、竣工驗收,管護方案制定、運行管護等工作。鄉鎮(街道)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責任主體,村“兩委”和村民代表要成立項目建設工作、監督小組,負責做好施工建設及后期運維方面的有關工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涉及范圍廣、環節多,各地各部門要從實際出發,各司其職,密切配合,主動服務,形成共同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圍。
建立整治智庫,加強裝備研發。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深入開展試點示范,總結并提煉出一系列符合當地實用的環境整治技術、方法,以及能復制、易推廣的建設和運行管護機制。在此基礎上,集中推廣成熟做法、技術路線和建管模式,優化技術方案。加強農村人居環境項目建設和運行管理人員技術培訓,加快培養鄉村規劃設計、項目建設運行等方面的技術和管理人才。加強農村垃圾、廁所、污水等設施設備的研發,讓不同氣候環境、民族地區有科學的設備。選派專業技術人員駐村,組織開展農村環保實用技術和裝備管護運維技術指導,確保整治工作扎實有序推進。
強化黨建引領,鼓勵群眾參與。強化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完善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權益。制定村規民約或環境衛生公約,引導農民樹立生態意識、環境意識和衛生意識,利用報紙、電視、廣播、手機等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引導村民樹立綠色生產生活觀念。鼓勵農民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全程參與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的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
確保有人做事,建立管護機制。要建立“政府扶持、群眾自籌、社會參與”的資金籌措機制,市、縣(市、區)要設立運維管理專項資金,保障資源化處理站點設施正常運行。縣(市、區)要將農村生活垃圾規范化處置管理工作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并積極拓寬籌資渠道。鄉鎮(街道)、各行政村成立組織領導機構,配備管理人員組織推進;建立對環境整治工作的檢查、監督或通報制度,建立獎懲機制,確保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成效。
加強治理融合,確保集群作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眾多,不能搞單兵作戰,要加強治理項目的融合。各地可與正在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公路環境綜合整治、鄉村旅游等工作結合起來,統籌部署,相互促進,共同落實,積極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農業農村廳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全國農村人居環境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