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關于新鄉賢在鄉村建設中發揮作用的新聞見諸媒體,新華社報道的安徽泗縣新鄉賢“抱團”解基層大事小情就是其典型。所謂“抱團”,就是由政府出面組織,成立鄉賢志愿者工作隊或工作站,由村兩委頒發聘書,持證上崗,以更好地發揮鄉賢們為鄉親們辦事服務的作用。江西、山西等地也都有類似活躍的“新鄉賢”。
“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專門強調了“新鄉賢文化”的建設,這使“新鄉賢”成為最近農村建設中的熱門詞,許多回歸鄉里的退休官員、企業家,紛紛成為新鄉賢的典范。安徽等地的做法,是對新鄉賢文化建設的具體落實。要建設好新鄉賢文化,還應充分理解其新內涵,并有長效的實施舉措。
應該說,從許多方面看,新鄉賢可視為對傳統鄉紳文化的接續。他們在鄉村治理中有相似的作用機制。這就是借助賢達人士的個人威望,由他們居間化解鄰里矛盾,維護鄉村秩序,倡導社會價值觀念。中國傳統社會的超級穩定結構與鄉紳文化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而在當代不斷變遷的農村社會中,傳統鄉紳文化已經斷裂,農村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缺乏核心價值觀念的文化建設問題日益突出,鄉村治理中的民間矛盾以及官民矛盾都缺乏柔化和緩沖機制,大力提倡新鄉賢文化的必要性由此顯現。
但我們應認清的一點是,新鄉賢不是舊士紳,它不是為了在現代性沖刷下守住不變的鄉愁,而是為了建設與時俱進的新農村。因此,新鄉賢文化應有新內涵,做到舊瓶裝新酒。傳統鄉紳以儒家思想和家族觀念為本,訴諸族情鄉情,講求內外有別,這與現代法制觀念和權利意識相沖突。現代新鄉賢在鄉村治理上,仍然需要借助傳統的文化心理,但與此同時,他們還應該在倡導鄉村的社會平等意識、公德意識、環保意識、健康生活方式等現代價值觀念上發揮引領作用。
當前各地新鄉賢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鄉村治理方面,而在新鄉村文化建設上的作用還需進一步提升,這也對新鄉賢的素質及其回歸鄉村的保障方面提出了要求。
當前看,新鄉賢回歸鄉村仍面臨許多困難。現代社會本質上是陌生人社會,安土重遷、落葉歸根的鄉土觀念大為淡化,都市居民可以在田園牧歌的鄉村想象中開發農家樂旅游,但極少有人愿意定居鄉間。當前新鄉賢主要以離退休干部和退隱企業家為主,如何吸引離鄉賢達人士從都市隱士變為新鄉賢,是個大難題。地方政府應將其作為農村發展的系統工程中予以考慮,搭建平臺,投入資金,并完善考核機制。鄉賢文化的體制性建設還需避免體制性弊端,以免其流于形式,或荒腔走板。
另外還需一提的是,新鄉賢文化應成為新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有機部分,它不可能像傳統鄉紳文化那樣成為鄉村治理和文化的核心機制,新鄉賢文化不能以情代法,以人代法,在倡導新鄉賢的同時,還需扎實推進基層民主建設。
作者系四川外國語大學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廣州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