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上午去銀行營業廳總是一件讓人痛苦的事情。由于要10點才開門,所以老早就有人在銀行營業廳門口排起了隊,一如早上各大超市未開門前的場景,只是超市排隊還可以參加一元一棵白菜之類的特惠搶購,而銀行卻什么也沒有。開門之后,排在大叔大媽后面往往一晃半個小時,也沒有見辦理完幾個業務。往往聽到的是,從這個折子上取多少,然后再補到那個單子上湊個整,然后倒一下定期,等等;而記不得密碼又是經常的事,往往要試好幾遍。見此場景,我不禁想起電影《瘋狂動物城》里的辦事員閃電先生——樹懶,那種要命的慢讓可憐的用戶只能拼命壓制急不可耐的心情;而銀行營業廳的情形卻相反,年輕的柜員們相當麻利,只是年邁的顧客反應卻慢。這樣一天下來,能有多少流水?只怕要保獎金都難!所以,柜員們雖然態度良好,心里只怕一股心酸,我不覺間深表同情。
由于人太多,大堂經理不斷勸說顧客可以到自動存取款機上辦理,我趕緊順坡下驢,到機器上自助了事。但辦完后我在尋思,既然滿大街的自助終端能解決問題,為什么還要跑到營業廳湊熱鬧?后來我再一了解,一些年輕人已經不知銀行營業廳什么樣了,他們基本上開通手機銀行或干脆把銀行卡與支付寶、微信等綁定,日常資金往來動動手指就行了。是不是存個定期什么的還必須來一趟銀行?根本不會,定期利率那么低,年輕人早把錢交給這個寶那個財了。那銀行營業廳還能干什么?我看只剩下“兩大”群體了,一個是大客戶,還有對公賬戶;一個就是大年齡客戶了。鑒于營業廳這種柜員服務的高成本低收益,各大銀行已經普遍在裁減柜員了,這樣一來又進一步加劇了營業廳的擁擠程度,逼更多的人轉移到網上金融,更加遠離銀行,這真是一個讓銀行糾結的問題。于是,我的目光不得不轉向當下時興的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的前世今生
目前火爆的互聯網金融,其前身只是電商平臺的一個第三方支付工具而已。由于網上是生人的交易,為了確保資金的安全,需要電商平臺提供一個工具,暫存買家的預付資金,等確認收貨并確定不退換時這個工具再把資金撥付給賣家,這便是支付寶的基本功能。但隨著網購規模的不斷擴大,第三方支付工具上沉淀的暫存資金越來越多,只平躺著而不去實現增值是一個十分浪費的事情,于是有了余額寶。其原理很簡單,支付寶將客戶暫存資金交給天弘基金打理,天弘基金又買了貨幣基金,由于其實行“T+0”交易,因而不會影響客戶隨時調取資金,這樣一下子就把死錢變成了活錢,有了收益。初期一批人還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把支付寶上的零錢轉入一些;到了后來,膽子越來越大,干脆把銀行的存款轉到了余額寶。等到了這個份上,余額寶就具備了銀行的功能。
但一個銀行怎么能只存不貸呢?所以,面向淘寶賣家的貸款產品——花唄上線;那么既然給賣家可以放資金周轉型貸款,那也就可以給買家放消費型貸款,比如阿里汽車的“車秒貸”,京東干脆叫“京東白條”更形象;貸完買家賣家,是不是非淘寶上的買賣用戶也可以存貸呢?自然是可以的,網絡銀行就是干這個的。為了確保網絡信貸的安全,網絡信用必須相伴而行,于是有了芝麻信用。而做完存貸業務,保險、拍賣等就不在話下了。
于是,短短幾年間,由支付寶迅速演化出一個涵蓋九大類金融服務的螞蟻金服集團,支付、證券、保險、信托、貸款、眾籌、征信、銀行、基金、理財,無所不及,赫然成為中國第一大互聯網金融帝國。
不僅僅是支付寶從網購的工具演化為獨立的金融集團,騰訊金融也從微信支付到理財通再到獨立的互聯網銀行,一路窮追不舍;京東金融再次融資、李彥宏親自掌舵百度金融;蘇寧、萬達、國美等紛紛進軍互聯網金融。在互聯網大鱷玩轉金融的同時,還有大量的網絡金融平臺也開始誕生,這就是一夜遍地開花又一夜遍地跑路的個人網貸市場——P2P。由于只需要借助電子商務專業網絡平臺就能幫助借貸雙方確立借貸關系并完成相關交易手續;借款者可自行發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額、利息、還款方式和時間,自行決定借出金額實現自助式借款;這種新型信貸形式迅速興起,2015年全國P2P網貸成交額突破萬億,達到近1.2萬億,同比增長近260%;歷史累計成交額1.6萬億元。但由于利率普遍較高,風險控制不易,監管不嚴等,違約現象頻頻發生,加強監管,規范發展成為當務之急。
為什么互聯網金融行,而銀行不行?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只是這幾年的事,其蓬勃發展自然有深刻的原因。
首先是成本優勢。與普通銀行靠柜員一點一點辦理相比,網上金融完全靠云計算去處理,由此省掉了人工、管理、房租等費用,其成本只有線下金融成本的幾分之一到幾十分之一。根據螞蟻金服的介紹,今天支付寶的技術已經可以做到每筆交易的成本只有兩分多錢,以后還可以做到一分錢甚至更低。
其次是效率優勢。傳統金融的數據靠人工收集分析,不僅成本高,而且效率還慢,但互聯網金融卻在是商業和生活場景中自動獲取數據,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而且數據是動態的、實時的,更準確。比如阿里汽車表示,“車秒貸”不用任何抵押直接憑信用直接拿到買車錢,“拿起手機,最快20秒就可以完成最高上限為20萬的貸款額度,如果4S店恰好有現車,手續辦理后就可以直接開走。”
第三是便利優勢。互聯網金融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需要考慮營業時間,也不需要到營業廳,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隨時隨地就可以辦理;而且因為是云計算處理,不管是幾分錢還是幾毛錢,一律皆可。而如果讓銀行的柜員不斷去處理小額存取款,那運營成本將高到不可想象的程度。可以想象一下,躺在沙發上理財和在銀行營業廳排隊完全沒有可比性。
第四是粘度優勢。為什么更多的人選擇了余額寶、理財通,因為那只是淘寶購物、微信支付的順延而已,根本不需要再新開什么賬戶、辦理什么手續,而且收益較高,多點兩下手機鍵就能理財的好事,大家自然樂意。而傳統銀行的理財產品雖然也在營業廳銷售,但一些人還是半信半疑,更不要說一般額度都比較大,非中產階級以上家庭恐怕很難夠條件。
第五是風險控制優勢。銀行的信用評價是比較麻煩的,也是高成本的,而且主要基于硬條件的評估。但事實上,個人信用的硬條件還不如軟條件管用,比如他的人品、人際關系、生活習慣等。互聯網金融恰恰彌補了這個短板,因為在互聯網上,每個人的工作、生活信息都是可以捕捉的,因而互聯網信用是更加全面而且低成本的信用評價,如果再與人民銀行掌握的全民信用數據庫對照,會更加準確,今天螞蟻金服就是這樣做的。為什么好多銀行推出了“電商貸”產品卻遲遲難以落地,傳統的信用體系不適用是一個重要原因。
第六是模式優勢。從根本上來講,傳統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面前的劣勢,主要是模式造成的,傳統銀行建立在金融為中心的模式上,無論是存款還是貸款都是需要老百姓找銀行的;而互聯網金融則反之,是典型的互聯網思維,一切以用戶為中心,提供的金融產品只是服務的延伸而已;而且,互聯網本身具有的方便、快捷、開放、平等等優勢,進一步加劇了兩者的競爭差距。雖然時至今日,許多銀行都搞了網上銀行,但依然是銀行+互聯網,只是多了一個工具而已;而互聯網金融則是互聯網+金融,真正是在用互聯網思維實現金融服務,這才是根本的差別所在。
農村電商的未來一定在金融服務上競爭
所有的產業資本最后都會轉向金融資本,電商也是這樣,農村電商在未來也一樣。就在大多數人還把目光停留在工業品下鄉的時候,農村電商的競爭已經開始向金融領域燃燒。在阿里巴巴為農民提供無抵押、純信用的小額貸款服務——旺農貸的同時,京東也推出了農村消費貸款“農村白條”和生產貸款“京農貸”;蘇寧金融將重點為農村創業人群提供三大服務:企業貸款、任性付和蘇寧眾籌;農資電商云農場同樣也提供著“云金融”的農村金融產品,貸款資金可用于解決化肥購買、農業經營等方面問題。可以說,隨著農村電商的深入推進,以破解物流、金融、農產品標準化瓶頸為核心的新一輪競爭已經開始,考慮到金融是三農發展的長期關鍵性制約因素,農村電商的金融工具無疑更是終極武器。
那么在農村電商推動普惠金融下鄉的同時,大家也有一些擔心,以“386199部隊”為主的農村群體是否已經具備互聯網金融的理念與能力?目前有兩個數據作一些基礎支撐,一個是根據《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 28.4%,規模達1.95億,較2014年底增加1694萬人,增幅為9.5%;農村網民在整體網民中的占比增加,規模增長速度是城鎮的2倍;另一個是根據央行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農村地區手機銀行的開戶數累計達2.76億個,當年業務金額13.68萬億元,由于農村人均銀行賬戶是3.55個,這樣測算下來,農村手機銀行用戶約在7700萬左右。
但這些數據都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各大農村電商及相關金融機構如何以更好的金融服務來滿足農民生產生活的金融需要;而且這種金融服務在運營上還更加市場化,有效率,這才是“互聯網+金融”。就像農村電商,其實并不需要農民人人開通淘寶賬號,村上的電商服務點就可以代購代收費,將來還可以代賣。農村金融也一樣,并不需要每個農民開通手機銀行或者支付寶,村上的電商服務點是可以代辦的。而等到農民形成網絡消費習慣之后,自己開通淘寶賬戶及支付寶等工具也是很簡單的事。
互聯網金融到農村的滲透,大家最為看重的是簡便和快捷。像沒有任何信用的農民也可以在螞蟻金服的平臺上貸10塊錢,一旦提出貸款申請,螞蟻金服就可以通過大數據進行信用評估,審核資料,一切在網上完成,最快三四分鐘就可以辦一筆貸款。而目前的農村貸款,農民普遍反映的問題有:手續繁雜,需要跑多趟;抵押擔保難,有效抵押往往不足;周期長,從提交資料到批準放款,需要若干個工作日;中間環節較多,花代價找熟人、信貸員收回扣等現象加重農民負擔;利率較高等。而從銀行角度看,農村金融天然具有客戶分散、額度小、成本高、盈利難的特點,商業性較差,所以積極性不高。互聯網金融的到來,各界普遍寄希望于能給農村金融現狀帶來新的改變。而對于長期服務三農的三大金融機構——農業銀行、信用社、郵儲銀行而言,是不是狼來了?而目前蹣跚前行的互助金融等農村金融又應該如何應對?
作者系共青團陜西省委農工部部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吾谷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