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機農業圈里,有位專家一直宣傳一種說法,那就是:有機好吃不減產。這位專家就是北京六合神州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朱安妮。在4月12日舉辦的全球安全食品聯盟成立大會上,朱老師也與大家分享了她的感受。
朱安妮:謝謝給我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交流,我經常跑農村,上網很不方便,到了農村哪怕縣城都上不了網。今天參加這個會還是想跟大家交流一些感想,首先要祝賀全球安全食品聯盟的成立,叫全球,我覺得有一個很好的希望和期望,可能今天來的外國友人不多,下次咱們把外國友人請過來,讓他們看看中國人為了捍衛食品安全做了多大的努力。
我一直在關注新農人,但是我總覺得新農人的定義,包括它的責任、態度、狀態是不是有更豐富的內容,當然可能不能一下子完全把它說得那么完善,這是對新農人的感覺。不管是新農人還是其他的聯合,最起碼聯合起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當大家聯合起來的時候,最大的強項就是互補,我們區域一完善,不可能誰都是全才,就是一個聯盟、一個機構也不可能完善。特別是我剛才聽了張小寧老師介紹案例的時候覺得很有啟發,不管發生什么事件,都會有不同的方法和思維方式去處理,很受啟發,很感謝。
我對新農人的看法,今天提到一個詞,叫抱團取暖,但是很多的組織,除了咱們這個組織我加入了很多聯合會的組織,我經常會提到一句話,可以抱團取暖,可以抱團取暖,因為我們還很弱,但是不能抱團護短,在我們內部可以提意見,當然要注意一些影響,但是一定不要贊美之詞過多、提意見過少,這樣不利于我們前進。對新農人也是一樣,更要注意到和關注到這點。還有我特別反對綁架道德,比如說一句話“良心出良品”,我們知道產品做出來,很多慈善家是種不出東西的,出不了良品。還有很多很善良的人想去種好東西,沒種出來,你回過頭來說他沒有良心嗎?還有很多農民,說實話有些人知道“兩軌制”,我們夸大了“兩軌制”,我知道更多的小孩,當他們的父母去打工之后,爺爺奶奶在種地的時候,不滿3歲的孩子就他們在一起在大棚里受毒藥的毒害,這是更多的農民他們不知道自然該怎么辦?我們能說他們是沒良心嗎?所以我聽了這種話很生氣,不要輕易的綁架道德,好象我們懂點知識就輕易的說農民沒良心。當然,做人必須要有良心,這不是生產產品的唯一標準,也不是最重要的標準。我很喜歡提意見,有不同意見我非常希望大家交流和提出來。
還有不要輕視農業技術。有些我們從國外學來的包括自然農法,好不好?很好,有很好的理念,同時他們有很高的悟性,做自然農法真正的高手知道物與物之間、叢與叢之間、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關聯性,這是很高的悟性和很高的學識才能做到。不是被人歪曲到在一塊荒蕪的地上找出那個瓜就叫自然農法。農民說這是不會種地,糟蹋我們的土地。所以我認為很多東西咱們要正向的去學,既然要愛護土地,一定要把土地能夠生產出來的好產品多生產出一些,不要拒絕產量,不要拒絕好產品的產量,當然要有好技術,不要拒絕學習技術。
還有我昨天也提到一點,我不太贊成用舊農人,可能技術有新舊,作為一個人來講,我們還有一個老的東西是很好的,比如說古董絕對不能說舊的東西就扔了,這是個老東西,老到哪一年到哪一年,老東西有歷史文化承載的價值,所以對老農民真的要尊重。如果我們新農人聯合會能夠把你自己當地的老農民的生產技術、經驗、訣竅一點點挖掘出來,匯集成冊,那是對中國農業發展史非常重要和極其有意義的工作,所以咱們在這方面要多做點工作,年輕人多費點勁。
剛才有人提到尊重自然,對,我們尊重自然,尊重生產者,還尊重消費者,尊重老農民。還有一句話,消費者是上帝,在有機農業,在生態農業這個平臺上人人平等,不存在消費者是上帝。消費者是上帝這個詞是怎么來的?是極端商業化的結果,我把你當上帝是為了把你口袋里的前很順利的交流過來,為什么他不是上帝?生產安全食品的那些人同樣是上帝,是平等的。我們在一些市集上拿到一些東西看著不順眼,他不知道這個人沒有經驗,種得不漂亮,老是指責你這個人怎么樣,有些人就低三下四的解釋。我說一定要理直氣壯的解釋,我們沒有做錯事,只是沒有做到更好,有上升的空間。我們作出了努力,這個產品大家都要尊重它,尊重那些勞動者為爭取食品安全所付出的勞動,所以我認為是公平的,在我們這個團隊上一定是人人平等。
國際上有聯盟的四項基本原則就是公平、關愛,講人和人、人和自然的關系都要公平、關愛。再舉個小例子,比如說有個農場派過去很多實習生,農場對實習生和其他的農民工非??量蹋浅5牟蛔鹬兀踔亮R人很難聽,我就說你真的不配做有機,你連人都不尊重,怎么去尊重自然?所以我再強調一下,咱們新農人是什么狀態?一定是學習和實踐緊密結合的狀態,有人沒有實踐,理論學習不夠,有人很有理論,但是實踐不夠,在這里我們大家要自我完善,相互學習,相互完善。為什么我不放棄任何和大家見面聚會的機會,我66歲,還要這么好的機會不放棄的向大家學習,昨天我聽了很多東西有收獲,趕快記下來,不放棄向任何人學習的機會。
我是做技術的,簡單說一下為什么要強調生物技術,也是生物工程中的一種,它不是轉基因,而是自然界里有的微生物菌,把它聚集起來,因為空氣中78.16%的氮氣不能夠為動物和植物輕易的利用,它被微生物利用了,植物利用了,植物里合成蛋白質被人和動物利用了,人從動物、植物里吸取蛋白質,它的原體就是空氣中的氮,78.16%。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微生物固定空氣中氮的自然機理,把它擴展成一種產品,它比化肥好。所以我們是在自然界的狀態下,根據它的機理和原理來變成一種工業化的副產。為什么有機可以做到不減產呢?我們知道用糞肥的時候營養已經很多了,但是為什么沒有達到產量?原因是植物生長過程中有幾個關節點是高需氮期,你把高需氮期的速造氮供應給它,比如說尿素就是速造氮他就生產了。但是我們做有機的不用尿素,就用生物的速造氮就能解決,所以有一個公式就是長效性+速效性=產量。當然這個產量僅僅是講肥料的投入比,沒有講防病控病,那是另外一個問題,我們還可以再講。所以使用方法多了還可以增加產量。
技術在哪個地方?我們過去95年的時候告訴農民噴施多少,花期噴濕增產。農民說你們不懂,棉花花期有多長?讓花期前噴還是花期后噴,第二年我們做了一個試驗看初花期、盛花期增產多少?盛花期噴濕可以增產3公斤。那一年整個是1萬多畝,平均增產14.8%。(見圖)這是91-96年,我們84年開始研究,90年代初開始減化肥、減氮肥,這個是減氮肥,一級品率增加,把氮磷鉀全部減掉了,結果是這樣的。這個是在順義地區做的,農民把茄子和胡蘿卜為什么可以種這么大?因為營養充分了,該給的營養都給了,并不是說又小又老的就是有機,那是誤區。國際有機聯盟的定義是什么?特別是關于有機的幾個方法,不能用化肥、農藥、除草劑、轉基因和激素,能用什么?怎么用?把產量種好這才是大學水平,我希望我們的種植農民、養殖農民都是大學水平。
(見圖)這是在山西,我們加入了百萬畝的項目,要做一百萬畝,七年內完成,我們是最早的發起者、倡導者之一。這個辣椒在甘肅種的時候,當時我們2000年參加國際會議的時候,把產量拿出來的時候人家說我們小數點點錯了,沒有點錯了,咱們是四個月。這個農場找我們算帳,原因是當地人說跟平均產量減掉了一半,這就是你的銷售量。結果我們比他平均產量還增產,他賣不掉來找我們,說用了你們的技術之后產量高了,我們賣不掉,你們給想辦法。我們看一下番茄,農科院做的,每畝地減掉70公斤的尿素,用了生物肥13公斤,增產了5.2%。這是專家做的,農民也能做出來。我們種的地瓜為什么種得能長這么大?我們是全部免掉化肥,大家不相信有機能種那么大??喙洗蠹铱梢钥匆幌?,產量很高,那時候不叫有機,因為我們是氮磷鉀全部免掉。照片里這個農民拿著大苦瓜登在北京晚報上以后,羅馬尼亞大使館請他去種地,種了三年,種的很好。這是我們在參加一個北京的有機活動,認證的活動,外國很多友人來參加,很多人參加的時候不相信這是有機,我們底下放的胡蘿卜給他們吃,說這么好吃的一定是有機,有機是能吃出來的,因為他的氨基酸、VC的含量都是最好的。東西好吃是我們祖先幫我們淘汰篩選出來的,適合我們人的口味我們才知道它好吃,可是漸漸用化肥,化肥有氨基酸的組合,國際上的論文用化學氮素合成的氨基酸和有機的氮合成的氨基酸路程是不同的,不是一樣的,現在很多專家認為沒有區別,其實有極大的區別。最后這個外國的朋友說,我真的見識了中國的農產品,因為大部分在園區里都用小小的東西告訴大家小而美就是有機,可能不完全是。基因決定大小,種植條件決定基因表達能不能把大小、好吃給表達出來,這個條件之一是肥料,第二是抗病、除草、外界的水、溫度、管理、密度等等都要做到。這個蘿卜是出口到韓國的,天冷,完成不了任務,他們決定不了是追化肥還是追生物肥,我說你不要追化肥,追生物肥,最后效果很好。我們在林秋種的黨參,用生物的方法,不用化學的方法,產量翻一番,特別是一些中藥,是很有意義的。那個大米,不是有機種植,但畝產1.06噸,是雜交水稻,是蘆葦和稻花香雜交,雜交的好處第一抗煙堿、抗澇、抗旱,抗病不抗蟲,但是產量很高。所以我建議做有機真的選好產品,非常好吃。這個大豆,我們國產的大豆種的是250公斤,這個大豆專家種500公斤,農民按有機方式種400公斤,農民種的不突尖,突尖的特別容易黃曲霉素感染。
(見圖)我簡單講一下如何辨別這個東西是不是用化肥了?這個圖片從下到上全部是綠的,它的自然狀態是從白到綠。如果你買的東西從底下到上邊全是綠的,化肥種的根系就是不如生物肥料、有機肥種的好。怎么辨別?我們叫品嘗式工作,不僅要吃,還要看,一定能辨別出來。化肥種的沒光澤。當然,如果技術不到位,有機也沒有把營養種上,種的也會很弱小、遭蟲子、沒有光澤。甚至很多人因為不會種遭蟲子很厲害,生養不充分,植物自己的抗體都沒有。大白菜有機種植的要高出24%,這是43天的時候,43天已經是2公斤了,為什么后來增產24%?剛才我說到一個詞,每一個作物都有自己生長的結點,高需氮期的結點大白菜有三個。當你不用化肥的時候,這個白菜也會長,有的人為了不用最后一遍化肥怎么辦,他會拿繩子捆上,因為最后一遍化肥尿素沒有澆。
拌種是絕對好的辦法,這個片子我跟蹤的,一直拍了一年,分兩級45分鐘放的。我們拍的是小麥,結果農民說剩下的肥用在玉米上,當時的試驗是天津農科院做的,他們做小麥,我們去看小麥收獲,收成很好,過程中去監測。沒想到他們告訴我們,我們很多技術噴施什么都是跟農民學的,為什么我說我們一定要放下身態跟農民學習,他們在求生存的路上有很多的方法。所以一定要有這個狀態,還要會觀察。發現長了不同看看怎么回事。
大家為什么要學習理論?你們仔細看一下,小麥的胚乳期,包括玉米、水稻為什么堅持半種,半種就能減去三分之一的氮肥。因為在離乳期的時候斷氮早,斷氮早,斷碳難,離乳期不匹配,但是化肥追不上,所以在這個時候同時達到離乳期的時候效果是最好的。一定要學習,這是王忠教授,他不接受外來的社會活動,非常非常嚴謹做下的學問,他把這些東西研究得非常透。所以我說還是要學習。
這是玉米,玉米一定要不突頭,不突頭才是健康的。
這是水稻噴施。這是百分之百減氮,我們做了幾年,當時的常規產量是503公斤,但是后來做的,在黑龍江大面積做的,在南京,這個人原來是出版社的編輯,老問我食品安全問題,問我種植技術,我告訴他自己種,他包了20畝,種了三年,種得很好。有機水稻,如果你一開始不會種,第一年是450公斤,常規500公斤。第二年是500公斤,常規610公斤。這是在齊齊哈爾,為什么只有一個470公斤,去年的齊齊哈爾氣溫不夠,大面積減產,有機種植的減產量要小。有大農場為什么連續多少年是有機種植和常規種植是持平的,因為在有自然災害的時候,有機種植的抗災害能力強,但是在風調雨順的時候,雖然土壤維系得很好,但是它超不過這個產量。我們國家人多地少,一年減產政府都受不了,所以我們不能讓它減產,減也少減一點。這個是農民種了500畝,去年拿到了平均每畝500公斤,最高的達到630幾公斤,增收了。我很高興的告訴大家,這是目前為止最高的,所以我們賣3.5元一斤是有公斤的。這是扦插的成活率,釬插蘋果等其他的中草藥。馬鈴薯,這是在廣州,種的時候和收的時候我都去了,最后的結果是高產,而且這個不是叫有機,它只是把氮磷鉀全減掉了。
還有一個比較好的是剛才那個馬鈴薯,肥料的使用量常規是841塊錢,這個是600多塊錢,便宜了100多塊錢。謝謝大家。(本文根據現場速記稿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吾谷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