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可怕的是沒有人知道中產階級真正需要什么
導讀:溫鐵軍老師作為最早提出中國三農問題的專家,在分析中國農業根本問題的同時也提出了未來中國農業改革的重點,同時為我國農業企業的發展指明了道路,小編根據溫老師的講話整理出以下內容,以饗讀者。
6 月17 日,在京西賓館舉行的“第十屆大贏家中國魅力全農業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著名三農問題專家、博士生導師溫鐵軍教授就世界農業產業發展趨勢為切入點,探討中國農業企業的未來發展。
1、城市化不能解決三農問題
有人說城市化能解決中國的問題,對不起,這個觀點我在90年代是激進的主張者,現在我退出來了。絕對不敢再講靠城市化解決中國的問題。為什么?因為我們大量的去調查了世界上城市化高以70%的情況,發現幾乎沒有哪個國家靠著城市化能夠緩解貧困。
城市化只是空間平移的集中貧困,使得貧困集中爆發。以最近巴西為例、委內瑞拉為例,都很清楚看到,這兩個國家都是80%以上城市化率。農村貧困導致農民賣地,賣地上哪去?城市。進哪?貧民窟。貧民窟誰控制?黑社會。所以巴西想搞個世界杯足球賽,對不起,得出動國防軍,坦克裝甲車站在十字路口上,完全違反憲法。
因此,在城市化解決貧困問題的手段上,我們不能激進,不能一蹴而就。城市化絕對不是解決中國貧困問題最有效的手段。
2、從世界農業格局談中國農業模式
我希望我的介紹能讓大家對農業有個基本認識,結合這個世界實際情況至少用自己眼光好好看看這個世界到底怎么回事兒,不至于被某些說法左右。(為溫老師傳道授業的精神點贊!一直以來我們談的是學習歐洲家庭農場模式,學習美國大規模農業模式,卻很少有人從根本分析這些與我們的不同處,農業模式不能照搬,只有潛心分析,才能找到自己的道路。)
資本主義分三大模式,這跟農業三大板塊一樣的。那些殖民化大陸的資本主義就是典型的英格魯撒克遜模式,那叫做野蠻資本主義,因為他們在殖民化過程中間充滿了反人類的國家犯罪(小編想起了美洲大陸上可憐的印第安人民和農奴)。
萊茵模式指的是現在歐洲大陸。歐洲農業是中小農場農業,因為他們的農業規模小,沒有國際競爭力,所以食品價格奇貴,政府補貼奇高,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歐洲的農民也不干農業,于是乎是市民來干。市民干成什么呢?干成歐洲綠色主義,歐洲的綠黨政治。于是乎生態、環保等等這一套和人權結合在一起的辦法從歐洲興起。把他變成萊茵模式變革。
當談農業結構調整的時候,萊茵模式農業最后結構調整,調整成市民農業、綠色農業、環保農業,就變成今天大家所說的第三產業、第四產業乃至于第六產業(記得當年小編留學荷蘭的時候,周圍都是一些熱愛有機食品,關注動物福利,發起素食運動的同學們)。
而東亞模式其實是以日韓模式為主,我們現在屬于半東亞模式,半殖民化大陸的模式。
在東亞模式中我們屬于農民平均分地,形成小有產者的社會下層。小有產者,社會下層最難辦的是什么呢?他們大多目光短淺,沒有長遠戰略。而中國在土改過程中形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小農經濟,小農經濟高度分散,幾乎不可能被整合。我們現在90%以上還是數以千萬計的小農戶養殖。如果你們看商品類,大量的還是農戶。因為他面廣量大,所以一定產生交易費用。
而這樣的交易費用幾乎是不可克服的。指望我們現有政策克服交易費用,很難。各位企業你們也不要怪,假如企業進入地方,你想跟農民交易,包括說地租為什么這么高?分散交易地租能不高嗎?因為他們不可能集中來競價,它是分散的。你對每個農民單個交易,交易成本一定很高。你說我找政府,對不起,政府也根本跟農民打不起交道,因為他同樣是外部主體。
所以我們說任何外部主體,無論你是企業還是政府,只要你進入高度分散小農經濟,一定面對交易成本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深改沒找到改革對象的點。
過去說農村有問題的時候我說一句話,三農問題的根源從來不在三農。我一直強調農業是問題但不是農業的問題,糧食是問題但不是糧食的問題。盡管三農問題是我提出的,但我得說三農根源都不在三農。在什么?在中國要加快工業化,工業化的剩余從哪來?原始積累從哪來?從農業那來。你從三農提取剩余農村就貧困,農民就貧困了。不是他應該貧困,更不是小農自身出了問題。
3、農業企業家:沒有人真正了解中產階級要什么
作為企業家有幾個人認真研究一下你的農產品面對的消費群體?我們做市場研究,得知道什么是目標客戶群。
新崛起的中國中產階級人群將近5億人口,這5億中產階級農產品消費需求到底是什么,有人研究嗎?我們的研究跟不上這個社會的實際變化,我們將要崛起的中產階級是5億的人群,我們是分散的,我們是很難被整合的。我們也存在嚴重的交易費用,但有誰研究我們呢?我們在農業領域中我們到底需要什么,企業家不研究我們,中國農業問題離不開我們的意見。
4、農業4.0才是農企未來努力的方向,也是三農問題的解決之道
農業1.0指的什么?什么叫農業第一產業?農業從來是可持續的,因為它是和自然高度結合的,它是一個自然過程和經濟過程有機結合的領域,因此過去不是第一產業。
什么時候開始有農業第一產業,農業1.0呢?是當西方宗主國從殖民地的大農場來占有大規模農業剩余的時候,因為這些才導致英國工業化占有農業一產的剩余,才有了把農業作為第一產業的這種要求。所以農業1.0版就是農業的大農場農業產生超剩余,用于宗主國本土的工業化,這個過程叫農業1.0。
而當工業化實現之后,就有了工業產品來改造農業的要求,改變我們今天所說的農業的化學化,農業的薄膜化,農業的機械化,農業的等等這些化,農業電氣化,所有這些化都是當工業化形成之后工業產品一定要覆蓋農業,因此體現的是工業資本的力量。就是農業2.0版,就因工業要求改造農業而產生了。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出現最嚴重的問題是什么?就是工業過剩,用過剩工業去改造農業接著就造成3、5年之內就造成了農業嚴重過剩。
我們現在是2008年西方發生金融危機,導致2009年全球危機,全球危機引發的中國第二輪生產過剩,我們現在農業所遭遇的困局,是第二輪生產過剩的困局。(第一輪是我們1998年遭遇的工業生產過剩,當時開始提出農業產業化,結果五年之內出現了中國農業的第一撥過剩,第一次過剩大約產生在2003年到2005年前后。)
如果我們不善于把重大問題放在一起聯系的思考,我們很難理解我們今天農業的困局到底產品了什么,根本不是我們的農業人不努力,而怪我們遭遇到了第二輪生產過剩。
而第二輪生產過剩又是一次全球性的。我們的理解就是農業的二產化,就是農業2.0版,或者叫農業產業化,并不是產業自身對或不對,大家都在產業化之中,我們遭遇到了我們之外的問題。因為大多數人對我們之外的問題并不了解,所以我們往往自己找不到原因,就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所以說很多人開始轉,占向什么呢?轉向農業3.0。
既然農業2.0解決不了問題,那么是不是3.0能解決問題呢?于是乎休閑農業、旅游農業、養生農業、景觀農業等等應運而生了。所以你看最近十年就是農業3.0版在中國空前活躍的時期。
2.0版其實已經過去了,在各位繼續強調按照工業化的方式改造農業,我得提醒你注意,那是上一個年代的事,繼續這樣強調你有點out,要抓緊調整自己的思路,抓緊形成農業3.0版。
而農業3.0版的高端是什么?對不起各位,ABCD四大公司他們靠什么盈利?(小編普及一下相關知識:國際|亞洲糧商崛起)絕對不在第一產業。他的第一產業是放給殖民地國家,是放給發展中國家的。他做什么?首先緊密結合金融市場,所以糧食的競爭根本就不是誰的經營效益好壞,而是你背后金融資本的代價過程,叫金融成本到底占多少。所以大的跨國公司在農業里面中之所以能夠呼風喚雨,并不是說農業做的成功,而是他從資本市場或者從資本源頭所得到的投資價格水平。你跟他打嗎?如果我們要做,我們的農產聯盟一定要找到一塊跟金融接軌的接口。怎么在于獲得最便宜的金融,怎么才能使國家金融對農業真正給予低融資利率的扶持,這是我們要拿的一個大事。
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其實是農業4.0版,就是使農業回遷社會,變成生態化和社會化農業。生態化和社會化農業,因為嫁接或回遷了生態回遷了社會,而使的社會投資,生態的投資和農業自身所創造的正外部性有機結合,于是4.0版才是我們大家應該努力的方向。
根據溫鐵軍在“第十一屆大贏家論壇”上的講話整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經》雜志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