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今天農村電商發展最缺什么,幾乎從政府到企業到業界,差不多一致的回答是人才!套用馮小剛賀歲片中的經典臺詞:電商什么最貴?人才。目前經常引用的電商人才數據有兩個:一個說目前整個電商行業的人才缺口大約在150萬左右;另一個是阿里研究院的數據,說未來兩年農村電商將缺人才200萬左右。然而,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電商行業為人才問題大聲喊“渴”的同時,教育部發布的2014就業最難專業排行榜,電子商務專業竟赫然在目,讓人情何以堪!看來,電商人才的問題沒有那么簡單,需要多一些深入的思考,至少應該從6個維度來分析。
首先,要看電商到底缺什么人才。人才這個概念太寬泛了,僅就電商而言,就有管理型人才、技術型人才、研究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綜合型人才等區分。雖然政府感嘆缺戰略性人才,大企業喊缺綜合管理人才,但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最缺的還是實踐操作人才,也即一般的應用型人才,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運營推廣、美工設計和數據分析,雖然有一定技術含量,但總體可以歸結為缺電商“藍領”。解決“藍領”電商人才這個問題難不難?說難也不難,至少沒有想象的那么難。只要政府和企業真正重視起來,來一點黃埔軍校式的短期強化集訓與實戰演練,“出師”也是挺快的。可惜的是,現在大家的心態太浮躁,熱衷于人才的爭奪戰,卻不肯用心去培養,導致人才荒越來越嚴重。
其次,應該適應電商人才狀況的新常態。如果說句實在話,中國今天哪個行業不缺人?人才之所以稱為人才,肯定就是一種稀缺資源。如果人才滿地都是,那就是普普通通的人。目前電商人才缺,也大體符合這一規律。實際上,目前電商更多的是缺一線電商從業者,就像迷漫的用工荒一樣,這也會成為一種新常態。當下的問題是,能不能有效吸引年輕人來干。現在整天講,要有體面的收入、尊嚴的生活,如果電商不能有效提供這二者,我覺得電商人才的緩解沒有可能。事實上許多大學是開設了電商專業的,但招不來人,就業也不好。
第三,要反思人才供求的信息不對稱悖論。教育部公布電商專業過熱后,迅速引來一片嘲諷,基本傾向于對現行教育體制的攻擊,認為沒有培育出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甚至說,培養的所謂人才徒有虛名,根本沒有辦法用。事實是不是這樣?部分屬實,但不全屬實。一些重點高校的電子商務專業還是就業良好,也還有一些大學湊熱鬧開設的所謂電子商務專業,純粹是誤人子弟,沒有教給學生什么有用的東西。試想,一些教師自己連淘寶店鋪都沒有碰過,還能講什么電商運營?更根本的原因在于,目前電商行業的產學研是分割的,直接導致人才培養結構與產業需求不匹配,教學體系確實需要根據產業現狀作出調整,這是今后改進的重點。
第四,要追問人才為什么留不住。網無界,電商人才的流動也異常頻繁。一些老板感慨到,一再加薪,為什么人才還要走。我的回答是,請來的客人總是要走的,除非變成自己人。就縣域電商人才問題,我給縣長們開玩笑,讓人才留下來的關鍵措施是,讓他們變成本縣的女婿或者兒媳婦,否則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所以,應該看看阿里巴巴上市后,整個互聯網創業目前又在琢磨什么。業內人士指出,阿里巴巴創造財富神話的背后,實質上為整個互聯網創業強化了一個公司治理模式的信號,即傳統的股權控制與職業經理人制度在互聯網領域要改一改了,全新的事業合伙人企業風起云涌。如果說傳統企業像劉邦搭臺拜韓信、或者說像晉商的東家磕頭請掌柜一樣對待人才,那么現在的企業就要像梁山好漢聚義一樣,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銀,志同道合,一直打拼。人才機制在互聯網企業中,不能再像傳統的企業那樣,是一種雇傭制,而是新型合伙制,是基于未來愿景的共同打拼,否則人才無法長久留下來。如果要再加上一個限定條件的話,那就是必須有好的企業前途和一個值得跟隨的企業領袖,企業爛、老板人品差,指望人才留下來,無異于癡人說夢。
第五,尋求解決人才困境的應急辦法。請又請不來,只好自己培養了。我給出的答案是,大力培養“父子兵”“夫妻店”“兄弟連”“女人幫”這樣的小團隊。一些傳統企業做電子商務,企業主往往年齡大,思維跟不上,很苦惱,要學會電商思維與運營也相當困難。我的建議是,完全可以把兒女們請回來,讓他們掌舵電子商務,老爺子們則完全可以退到后臺,專心搞好生產,這就是一個完美的“上陣父子兵”模式。這樣的成功案例已經不少,比如福建中閩弘泰的王思儀,就是用電商把家里的茶葉賣得很好。陜西興平的一個小伙子,也是用電商把辣椒面賣到了國外,老爺子迅速讓出了董事長的位置。“夫妻店”就更好理解了,女的心靈手巧,主要搞店鋪運營;男的做好配套服務,寫個發貨單,跑個快遞,也算是黃金搭檔了,這樣的小夫妻網店成功的也不少。“兄弟連”“女人幫”,其實就是屌絲版的馬云創業團隊了,共同愛好,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照樣可以風風火火。
第六,合理政府在電商人才問題上的作為。沒有人才,電商絕對搞不成。城里的電商尚且缺人,縣域電商就更不用問了。要發展縣域電商,政府必須把人才問題放在突出位置。有三條基本路徑:通過優惠的政策吸引一批,通過創辦培訓基地和電商孵化基地培養一批,通過配套創業貸款等政策扶持壯大一批。必須注意的是,一些政府在人才的問題上,過分偏重于人才引進,迷信于“外來的和尚能念經”,結果可能出現“請來女婿氣死兒”的負面效果,要把三條路徑統籌運用好。同時,必須關注到一個事實,從事電商的主體是年輕人,成長最快,潛力最大,要有明確的青年電商創業扶持和培養計劃,這可能決定了縣域電商的未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價值中國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