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考、高考揭榜時間,每年這個時候,幾家歡喜幾家愁:沒有考上的羨慕考上了的,考上普通學校的羨慕考上名校的。這些考生及其父母的喜怒哀樂寫在臉上,不僅影響的是自己的情緒,也影響到尚在路途中的初中生高中生以及他們的父母們。君不見城市里種類繁多的各種培訓班正在忙得不亦樂乎,迎接前來求學探路的各類學子及其家長們!
我來自農村,記得在念初三、高三的時候,各個學校總會讓學生比平時緊張一些,主要表現在寒暑假補課上:其它年級的學生放假,畢業班的學生留在學校上課,教畢業班的老師也跟學生一樣,寒暑假打了大折扣,家在農村的學生也不能回去幫助父母下地勞動,只能呆在學校溫習功課,用成績來回報父母的艱辛。晚上自習時間也相應延長,總想讓學生多一些時間學習,多掌握一些知識,期待在來年的中考、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那時候不管城里還是鄉村的孩子,要放假一起放假,要補課一起在學校補課,相同的老師,相同的時間,到考試時一樣的試卷,一樣的錄取分數線,因此,像我這樣的農村孩子,跟城里孩子相比,唯有不同的就是不能回家幫助父母下地勞動,讓父母承擔了更多的辛苦。
據我的了解,這種畢業班節假日補課的事情,在人們對中考、高考指揮棒的調教下,慢慢向更低年級延伸,一些學校的非畢業班同學也開始加入到補課的行列,有些地方甚至演變成學習沒有假期的現象!于是乎,減輕學生負擔的呼聲漸漸多了起來!由此而起的教育改革呼聲也越來越多,內容包括精簡學生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降低課程要求、改革考試內容和方式,總之,“減負”成為人們的一種共識!這促使國家教育管理部門在1988年出臺了《關于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的若干規定》,此后的近30年時間里,教育管理部門出臺了許多減負措施,如文理分科、嚴禁節假日補課,實施新課標等等。這些改革有兩大訴求:一是減輕學生負擔;二是強化素質教育。那么,這樣的改革給農村孩子帶來的是什么呢?
二
學校不給補課了,學校的課程變得簡單了,可是,中考高考還是決定人們前途未來的不可替代的通道,誰能夠擠入這條通道,還是依靠分數。于是,人們開始思索著增加分數的辦法,把放假時間擠出來學習,是大家最能想到的招,現在的問題是,到哪去補課呢?商人們敏銳的嗅覺聞到了其中的商機,于是在大街小巷紛紛掛出了各種補習培訓班。不同的是,這里的補習班不是以學校統一的名譽開出,參加不參加補課也不是學校統一的規定,原來學校的統一決策變成了現在各個學生分散的決策。針對分散的需求自然就會出現多樣化的產品:可以小班上課,可以一對一,可以哪門需要補哪門,可以喜歡哪個老師選哪個。當然,所有的這種個性化的選擇自由,都是以貨幣購買來實現的。與以前那種由學校統一安排的補課方式相比,表現出三個不同:一是受益面不再是全體學生,補不補課決策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決策依家庭條件和學生意愿而定;二是個性化的課程導致補課價格節節攀升,以前補一個暑假的課大概學校只收三兩百塊錢,現在是大概每天甚至每節課就要這個數;三是不再局限于本校的師資,只要價格合適,師資市場可以提供客戶滿意的師資。
在市場面前各有各的招,城市如雨后春筍蹭蹭蹭冒出來的補習班,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找不到的,只要家長準備好錢,學生準備好積極性就可以了,城市里的補習市場,造就了一批教育產業中的大亨,如新東方,如安博教育,等等等等。有了專業化的教育培訓機構,針對的就不僅僅是畢業班了,學前班、興趣班、銜接班、出國適應班,同樣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找不到的。城里的孩子不要說假期了,現在連周末也得搭上,換來的就是蹭蹭蹭往上漲的高考中考分數線:記得我初中畢業考高中,7門功課考281分,照樣念高中,那年全公社考得最好的是我二哥,總分363,上了省重點的縣中,后來的我們都考上了大學,也沒見有多么傻啊!而到2014年我兒子中考,同樣7門功課考了595分,竟然沒有考上重點班,錄取分數線就是564分!為了應對這種形勢,家長們只好盡早準備,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開始從娃娃抓起,于是就看見那一張張幼稚的臉上,掛滿著沉重的書卷氣!這就是素質么?我真的不知道!
三
還請城市的孩子不要喊累,比你們更慘的是農村小孩!因為學校不能組織補課了,哪怕是畢業班的學生,放假不知道去哪里,想讀書想補課,一下子失去了最為基本的條件:一是學校沒有統一的補習班,學生自己找人,農村孩子不知道去哪里找,農村家長更不知道找誰,個性化補習坑了那玩不起個性的農村孩子;二是即便知道在哪里有補課的,也有意愿去參加補課,可是跟學校相比那驚人的價格,也足以讓農村小孩望而卻步。我打聽過一個高三暑期班,隔天上課時長20天,也就是共十天的課程,費用大約在5000元,這對農村孩子來說,可能是父母年收成的一半了,哪里吃得消啊!三是即使砸鍋賣鐵湊夠了錢,為了未來咬住牙關去補一次課,師資也是不均衡的,在農村地區哪里找得到哪些大牌的教師呢,補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從現實看,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農村孩子上學只能在平時拼體力,在學校階段沒有晝夜,或者一些可憐農村孩子的學校,一方面也是為了升學率,只好頂著上面的壓力,悄悄干起補課的營生,這是良知使然,真的不是老師為了賺補課費!
6月份的考試可不是分城里鄉下的,一樣的試卷,一樣的分數,在這種市場化產業化的教育面前,資源配置豐富的地方顯然得利,這就是為什么現在在大學尤其是重點大學里,越來越難以看到農村學生的重要原因。也是為什么現在農村小孩初中畢業就開始走上漫漫打工路的原因。在我家里,我和二哥及妹妹得益于那個由學校統一組織補課的年代,能夠與城里人一起在比較相同的起點上去爭奪到一個大學的位置,現在村里,已經很久沒有再出過像樣的大學生甚至高中生了,這就是農村的社會現實!
四
經濟學里說基礎教育應該是由政府提供的一種公共產品,人們在享受這種公共產品時,具有非競爭性、非排他性,即具有平等性!可是,我們用一種減負方式的制度安排,卻將這種基礎教育變成了一種產業,變成了一種非公共品,變成了一種可以競價消費的商品。市場法則講究的是貨幣意義上的平等,誰出錢誰享受,用馬克思的話說:“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和昔尼克派,它隨時準備不僅用自己的靈魂而且用自己的肉體去同任何別的商品交換,哪怕這個商品生得比馬立托奈斯還丑”,正是這一法則,農村的孩子要想受到平等的基礎教育,現在就只有去尋找交換物,如果尋不到這種交換物,就只能忍受教育旁落的痛苦。而且,教育的特殊性還在于,這種基礎教育的不均衡性,會影響到后期的生活,這種影響是長期的,是一輩子的。由此看來,目前的減負教育制度安排,所帶來的不僅是孩子讀書負擔的日益加重,還有農村家庭沉重的經濟負擔,甚至是一種受教育權的喪失,這是怎樣的一種減負啊!長此以往,農村孩子的減負可能會導致素質的急劇下降,而不是提高,這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作者系江蘇大學教授 博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三農莊園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