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歸”是今年兩會中的一個熱詞,也是近年來城鄉發展中的一個新變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2016年,我國外出農民工增速逐年下滑,也印證了農民工回流的趨勢。自去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農村‘雙創’促進機制,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都為“城歸”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然而,也有一些人認為,在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的熱潮中,“城歸”的此起彼伏顯得有些突兀,甚至是一種“逆城鎮化”。
“過上像城里人一樣的好日子”是億萬農民的期盼,也是推進城鎮化建設的民生基礎。毋庸置疑,城鎮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但是在我國,城鎮化不等于城市化。近年來大城市超常規發展,導致交通擁堵、空氣污染、房價高企和資源緊張等“城市病”,而中小城鎮特別是特色小鎮的蓬勃興起,已成為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特征,以其宜居的優勢吸引了更多人口落地。
而返鄉創業的農民工,他們創辦的餐飲、住宿、文化、電商等服務型小微企業大多在中小城鎮,他們及其家人也選擇在這里居住,這樣一來,帶動資本和勞動力要素向小城鎮聚集,為小城鎮發展提供了產業支撐。
從這個意義上說,城鎮化建設為“城歸”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平臺,而“城歸”也帶動了中小城鎮繁榮發展,兩者互相促進、不可偏廢。要順應社會發展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尊重農民的自由選擇,一方面大力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把人口的城鎮化變成“人的城鎮化”,吸引人才和投資;另一方面要為農民找到更多不依賴土地的創業就業機會,以較低的經濟成本實現就地就近城鎮化。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7-03-1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